大同大禮部落

大同大禮部落

地區
東部
族群
太魯閣族

地區簡介

地處海拔1100公尺以上的大同部落,舊稱砂卡礑(Skadang),太魯閣語是「臼齒」的意思。在陡峭的山上,是一塊難得的緩坡之地,這裡在日治時期曾設有駐在所,並且被規劃為蔬菜種植區,由於地理環境的特殊,太魯閣族人依照地勢在這裡種植高冷蔬菜、箭筍、蕗蕎、山胡椒(馬告)還有日常傳統主食小米、地瓜、芋頭、玉米等,維持著傳統農事耕作,雖然曾有遷移下山的政策,但是部落族人仍然掛念山上的家,一些耆老回到山上居住,繼續維持農耕,偶爾下山補充日常用品。

大同大禮部落是目前少有,沒有公路可以直接抵達的部落,要來到這裡,只能靠步行,隨著山勢陡上跟陡下,一切所需,皆仰賴人力背負上來,或是借助流籠運送,在這裡自然環境的變化,族人總是特別敏感,因此師法自然運行,遵從傳統耕作,感受人在此與自然共榮共存的生態智慧。

探索・知識

探索・知識

山胡椒

山胡椒太魯閣語marig(音瑪格力),也是大家熟知的馬告,是天然的調味調,一入口帶有辛辣口感,同時口腔又會留下香茅與檸檬的香氣,多層次的味道相當迷人,近年更躍上國際,有山林裡的黑珍珠之稱,用於料理及烘焙驚艷國際。 山胡椒是大自然的恩賜,它的種子發芽出現在山林燒墾之後,是最快冒出的作物,為什麼說是大自然的恩賜,因為它是靠小鳥吃下果實之後,隨著小鳥排便來播種的!

地瓜

地瓜曾是太魯閣族重要的主食之一,相較於小米的一年一獲,地瓜、芋頭、玉米提供日常的飽足,也因此在感恩祭(Mgay Bari)時獻給祖靈的農作物,獻上感恩的同時,也祈願作物的豐收。 族人食用地瓜多以塊根蒸熟食用為主。早期在部落,地瓜葉沒有拿來食用,主要用於餵養牲畜。地瓜提供了小米雜糧主食之外的日常飽足。在山上的種植的地瓜目前有白色地瓜,還有紅皮黃肉兩種。

蕗蕎

初見蕗蕎大概會覺得,蕗蕎長得既像蔥又像蒜。基部外觀看似小型的蒜頭,剝開時又具有洋蔥般的鱗莖,葉子跟蔥葉一樣呈現中空狀態。初春時節在傳統市場便會看見,蕗蕎被整理成一束一束的在攤子上販賣,部落都說這是我們抗病毒的蔬菜。

黃藤種植的農事管理

黃藤植株幼苗在山林間長滿密刺,依附者樹木生長。隨著時間長到一定的高度之後,底下的黃藤刺逐漸消失,太魯閣族藤編工藝師都姆恩曾說:「觀察山林間的黃藤,是用年來計算的」。看黃藤生長攀樹方向,向陽生長及背陽生長,藤條的質地就會不同,藤條的粗細也在採集處理過後,用在不同的部位,這份進入山林的智慧,也展現在日常觀察中。

玉米種植的農事管理

早期種植玉米跟許多蔬菜都承襲古老耕作方式,秋冬芒草長高時,將其割除,待其乾燥之後,再以山田燒墾方式,在經過燒墾的土地上,鬆土理田,這樣播種之後,即使不用施肥,作物都能自然健康的長大,雖然現在礙於法令,不能燒墾,但是不在土地上加入化學肥料,依然用照顧土地的方式耕作,拉長時間讓作物自然長大。

太魯閣族的玉米濃湯

曬乾的玉米在太魯閣族,除了保種之外,也是太魯閣傳統飲食玉米濃湯重要的原料。

地瓜種植的農事管理

族人食用地瓜多以塊根主,早期在在部落,地瓜葉沒有拿來食用,主要用於餵養牲畜,在大同部落種植20餘年的yuli分享:山上種植維持傳統耕作,同一塊土地不連續耕作,每年換區域輪作,讓土地休養生息,種植方式以人工除草,但草長得很快,經常要撥開草翻找,才能看見作物,每次翻找都像發現驚喜般,阿姨一邊說著一邊笑著介紹,這應該是傳統又自然的草生栽培吧!

芋頭

芋頭太魯閣語為 sari ,也是主食之一山上的芋頭多為旱作。沿著同禮古道上山,山壁鬆軟土石邊,都能看見野生的山芋,山芋較少被族人拿來食用,在大同部落進入耕作的芋頭,在調查時記錄到到兩種芋頭,有千年芋以及紫梗芋頭,分別是紫梗整株母芋,以及母芋帶有子芋的千年芋。

玉米

太魯閣族食用的玉米,與現在坊間常見的甜玉米不同,是未經改良的品種,屬於傳統的硬質玉米,這種玉米成熟時甜度並不高,族人採收後會將玉米放在屋簷下曬乾,一方面便於保存收藏,一方面也是自然留種,於來年播種時,一年一年種下新鮮的種源。

芋頭種植的農事管理

由於地處山間,平地較少,會選擇緩度較緩地方種植。進入家戶耕作之後,則在自家附近菜園種植。平時整理以人工除草鬆土,但是山豬也喜愛芋頭的滋味,經常搶先一步在族人採收時先品嚐。

博覽藏品

探索15個藏品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1aded9ec608d07a67c08f6fa5b9fbea" target="_blank">製作香蕉飯的材料</a>
製作香蕉飯的材料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3856a4cf1c2f785ce6e69b37a575d74" target="_blank">山棕</a>
山棕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fd7c6f5a74381aa0ec729152e487c72" target="_blank">山棕的葉鞘纖維</a>
山棕的葉鞘纖維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1827f8b43abc4413b12fc1fb7f507c0" target="_blank">黃藤的藤條</a>
黃藤的藤條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0d187d47397b164b0aea295494751fe" target="_blank">濃稠的玉米濃湯既營養又飽足</a>
濃稠的玉米濃湯既營養又飽足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eecea59fbd755926d64d587135fbd07" target="_blank">桂竹</a>
桂竹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f2929e1421a5ecc7f51ef8490d8052a" target="_blank">採收下來的山胡椒</a>
採收下來的山胡椒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32b9c1c3e725bb1099f9d5da076dda9" target="_blank">香蕉</a>
香蕉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715560f46d843eb430c4371aa5d01be" target="_blank">路蕎</a>
路蕎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0d8b82061a8d307529a45e0b340c95b" target="_blank">山胡椒</a>
山胡椒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512bc8e4c2f5f3d1acf2d04718ff121" target="_blank">小米</a>
小米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2bd5d2e66d0b72dede00f27b7342610" target="_blank">都姆恩把藤剖開</a>
都姆恩把藤剖開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32ed216ce660a79043e168ff4d41edb" target="_blank">包好的香蕉飯</a>
包好的香蕉飯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654e3084681c72541340c9706950fc3" target="_blank">香蕉葉</a>
香蕉葉
典藏:花蓮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