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花龍葵

雙花龍葵

雙花龍葵
Lycianthes biflora雙花龍葵
naici[果實]
布農族
民俗知識
加和部落|臺東縣
探索2640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3863d91876387fc44089bac1ebaba59" target="_blank">卓清布農族報戰功歌(malastapang)</a>
卓清布農族報戰功歌(malastapang)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布農族的報戰功歌謠,這首歌謠在表現上只有節奏而沒有旋律,是以一種有節奏性的語言來敘述的表現型態。住要內容是有關出草作戰及狩獵方面的成績與功勳。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45cca644fd7f7e565c0b01a054e42bc" target="_blank">什錦歌</a>
什錦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仁愛鄉傳統詞曲 這是由兩個不同曲調結合形成的一首童謠。前半段是完全寓言式而甚難理解的情況,後半段卻是一首問答歌,歌詞是:給我針,拿針做什麼?要縫袋子,為什麼縫袋子?要裝lalao草,為什麼要裝lalao草?為了要擦拭弓箭,為什麼要擦拭弓箭?為了要獵鹿,獵鹿為何?要給umail吃...。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49a4a904cc2593bda08ffa8e226efb8" target="_blank">兒童合聲︰蜂歌</a>
兒童合聲︰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主要模仿蜜蜂工作時所發出的聲音,歌詞內容並沒有什麼意義。主要以泛音和聲(sol、do、mi、sol)的方式進行演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2b206e9171901eac8ad6a264329c1f8" target="_blank">首祭之歌</a>
首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信義鄉明德村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6e80a077d85bf0ad527b63f560a82ad" target="_blank">羅娜村布農族打耳祭報戰功malastapang</a>
羅娜村布農族打耳祭報戰功malastapang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的打耳祭當中,有一個儀式叫做報戰功,在「報戰功」儀式的最後為了褒揚獵到牲物的勇士們,女眷們向勇士們獻上小米酒慶賀,勇士會以載歌載舞的方式,向族人展示獵物和優異的狩獵技巧,而女眷也和勇士們同聲歡樂、誇讚勇士,全族歡喜獵獲的氣氛。布農族的誇功宴中的報戰功歌是非常特殊的原始歌舞。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75513944b5e061a6663f5cf19412edf" target="_blank">祈禱小米豐收歌</a>
祈禱小米豐收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437d026789223fe36dbf30a8c7b5f03" target="_blank">童謠︰吃果子</a>
童謠︰吃果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演唱的傳統歌謠,歌詞無特殊意義。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54f25f5838d8aeeea3cce52b7a6853f" target="_blank">獵前祭槍之歌</a>
獵前祭槍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三民鄉民生村的「獵前祭槍之歌」(Pislahe),是於每年一度的成巫式祭典,由眾人在巫司的祝福下所舉行的獵前祭槍儀典當中所演唱的歌謠。歌詞的內容也是以動物之名來唸唱,希望這些動物都能被獵人們的槍擊中。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9ac6db1cda5c23210ae6ffe37c86fce" target="_blank">聖歌</a>
聖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592b6aabcb063ff85d339968bfb961c" target="_blank">獵前祭槍歌</a>
獵前祭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信義鄉羅那村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184e53f2c345a5aeb8197c620d30d41" target="_blank">飲酒歌</a>
飲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梅蘭村所演唱的Kahuzas,基本上與桃源村所演唱的大同小異,唯一的不同在於梅蘭村是以標準的三段形式來演唱,也就是前面二次的領唱是男性長者,第三次則是一位女性長者。至於Kahuzas當中「mi」音的上升、還原模糊特性,在梅蘭村我們仍能聽到。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7ba8a8613b34a32f3d60e81718322c9" target="_blank">弓琴演奏</a>
弓琴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信義鄉潭南村傳統詞曲 弓琴也是布農族主要的樂器,它是利用一長條竹片彎曲成弓,再以鐵弦一條繫於竹弓兩端形成的樂器,布農族人稱為lado。彈奏弓琴時,弓琴置於左手,右手以食指彈撥,左手以食指壓弦,他們就以空弦和一根壓弦形成簡單的旋律配合固定的頑固節奏自娛。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cb99243d4c8f7a90fed78713558388d" target="_blank">羅娜村布農族飲酒歌</a>
羅娜村布農族飲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語飲酒歌之原意義是指「所唱的歌」。由於飲酒歌目前是布農族各族群,每個成年人,在酒酣耳熱之後,都能信口演唱之歌曲,故KAHUZAS稱為飲酒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7d74c0906e9b9d448400ef9b8b850cf" target="_blank">誰在山上放槍</a>
誰在山上放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這種以一問一答的方式所唱的歌謠,在布農族的兒歌當中是一種相當普遍的演唱方式。這首「誰在山上放槍」,主題也是以「狩獵」的情境為範圍。在南投的巒社群,以及台東一帶的郡社群也都會演唱這首歌謠,歌詞大同小異,只是中間偶有一些語詞上的變化而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7dfb45b54a194dcd13936e073512381" target="_blank">誇功宴</a>
誇功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92c401b33259d164b84fe0c9d5cb7c4" target="_blank">歡宴歌</a>
歡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族人在歡宴聚會的場合當中,所演唱的一首歡宴歌。歌詞與曲調的結構,是以一字一音的方式來演唱。在布農族音樂當中,很少出現切分音的不規律節奏現象,但在這首「歡宴歌」(Manaskal)中,當唱到lau-pa-ka-dau時,我們聽到了布農族罕見的切分音現象。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cbc66b1eb043b658d94bf0ccb77d685" target="_blank">背負重物傳訊歌</a>
背負重物傳訊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e202a12b0d473f528e679b567d36230" target="_blank">童謠-我們走了</a>
童謠-我們走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eee5e5fde5cddd49422012d3a0587ac" target="_blank">獵歌</a>
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f1a4539b720d3b4a27664fc01aa24a2" target="_blank">明德部落 布農族背獵物下山之歌</a>
明德部落 布農族背獵物下山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信義鄉明德部落布農族人的背獵物下山之歌,布農族語稱之為「manvaicici」,「cici」就是肉的意思。是族人上山狩獵,背負沈重的獵物歸來,高聲歌唱以呼喚家人前來迎接,幫忙背負獵物的一首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f60d246bb1c393124e50a0d433c3f50" target="_blank">童謠-我們走了</a>
童謠-我們走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fc576fda531c4a1aa9c9520743cbfcd" target="_blank">卓清布農族飲酒歌(misav)</a>
卓清布農族飲酒歌(misav)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布農族人的飲酒歌,是族人聚在一起喝酒所唱的歌,布農族語稱為「misav」,歌詞皆為發音的虛詞,也沒有舞蹈的伴隨進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6e1e4ffdd53b2831e1ddd82db817631" target="_blank">閩南、排灣族歌謠</a>
閩南、排灣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閩南與排灣族歌謠,內容包括(閩南)《哭五更》、《三金扇》、《鬧五更》、《悼亡夫歌》、《耕農歌》等;以及(排灣)《工作後休息之歌》、《結婚之歌》、《失戀歌》、《情歌》、《山地抒情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台東(7月21日)、彰化(7月22日)與屏東(7月23日)。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38300c19a01fdb46a15790e3b64e546" target="_blank">蕭泰然 主講臺東師院音樂會海報</a>
蕭泰然 主講臺東師院音樂會海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2002年6月臺東師院音樂會海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