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山香

過山香

過山香
Clausena excavata過山香
Karumaca[葉]
阿美族
民俗知識
電光部落|臺東縣
探索229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d2141c0c721aea036f2dc4c69d25fdc"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0)</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而此曲是由年輕總管階級所領唱的一首原住民歌曲,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一首以四拍為一單位的舞蹈呈現方式,有些時候會在第二拍使用蹲下用力跺腳的方式來強調,有時候則會使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d2aa016abf033665778e5cb5d98a91c" target="_blank">豐濱阿美族豐年祭結束階段歌謠</a>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結束階段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主要是由男性來演唱,以中部海岸阿美的習俗而言,只有在豐年祭結束的時候,才有女性的參與演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16dd79ba38f3c662fbe31ad5092461e" target="_blank">豐濱阿美族敘事歌謠</a>
豐濱阿美族敘事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由女性一人獨唱。阿美族歌謠大多以群體性參與的方式來表現,獨唱的歌謠很少,這首夾唱夾敘的歌謠,有比較濃厚的敘事性內容,是一首敘述她種植作物的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a2035625aa86f72ff3dd7226b52dfdc"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1)</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在歌舞結束的時候會用呼喊的方式來做一個結束的呈現,而此曲是由年輕總管階級所領唱的一首原住民歌曲,在阿美族中年輕總管以上階級族人日後會晉升成為長老,他們的歌唱實力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d36412356a9622fdd3a8fa3a97a1812" target="_blank">豐濱阿美族娛樂性歌謠</a>
豐濱阿美族娛樂性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由一位男性領唱,眾人答唱。領唱旋律線很長,答唱部分則是重複領唱的旋律再唱一遍。是屬於休閒、娛樂性場合的歌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5545a89b571f518466dca33911fd450"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5955e0291288dedbc2a0f7a88f92ca8" target="_blank">阿美族長老領唱</a>
阿美族長老領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5年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收穫祭歌舞。年輕人唱完後由長老們接續著唱歌,而女孩子都回家了所以聽不到女孩子的聲音,在舞步上承襲一貫的相鄰兩人牽手向左移動進行歌舞,在長老領唱中若年輕階級跳的不好長老們就會一個個的責罵促使年輕族人更加努力的跳舞。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5dded411f75631620229a73f007efff"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此歌唱是由族中長老階級領唱,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呈現,由於場地狹小的關係在片中可以看到老人在中間而年輕人則環繞在四周共同歌唱,由鏡頭環繞整個會場我們可以看出現場實況,是位於在港口村天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60d3bab611c098ad69362c09a7afe16" target="_blank">豐年歌</a>
豐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豐年祭歌謠是虛、實歌詞並用的歌謠,在實詞部分與南勢阿美族的語音完全相同,所以此歌謠不屬Sakiraya族的豐年祭歌謠。這首歌在描述,這是族人一年一度的豐年祭節,族人不要放棄慶祝,族人要興高彩烈的跳,同時不可遺忘袓先的遺訓。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f1fc4462378318fd322edeccbdc1972"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9)</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錄音開始有阿美族人邀請同樂,節奏強烈,但是容易記住朗朗上口,配合著高亢的領唱者,眾人合聲著。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2d9568916955188d3cfbcd47a59c344"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91)</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9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年齡階級領唱,婦女尚未加入。由三段樂句組成,第一段樂句領唱十拍答唱兩拍,第二段領唱四拍答唱兩拍,第三段領唱四拍兩答唱兩拍,三段可單獨不斷重複。舞步則為四拍。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20d1345d0af169dda2a5363d53beaf4" target="_blank">豐年舞歌</a>
豐年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豐年祭時,因長老及老人們年紀老邁,無法參與malikoda時跳豐年舞,當唱此歌謠時,他們就在聚會或豐年會場,席地而坐,由領唱者領唱會眾應和的方式吟唱此歌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648901ce9afd0d0983400cf9c62b40f"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3)</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在整個豐年祭歌舞過程中是不容許歌舞停頓的,在這段原住民歌曲中可以看到長老在責罵沒唱歌的族人,而此段的原住民音樂是由年輕總管階級就是所謂的ma ma na ga ba階級的族人所歌唱,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3fbeef6c62ac02f74f11e0b4b2fa600" target="_blank">採木瓜</a>
採木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過去的年代裡,阿美族的生活總是非常窮困,孩子們無法享受美食,但他們卻不氣餒,當他們到野地就會因地制宜,吃野外果實充飢。這首兒歌是在描述,孩童玩耍時輕鬆的一面。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451c7e89bb349d66747a2645b0859c3" target="_blank">阿美族歌舞</a>
阿美族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5年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收穫祭歌舞。原住民歌曲的重複演唱,在活動中由年齡階級低的族人來敬酒並服務族人,而隊伍表演的過程中是相鄰兩個人牽手,而在舞步節奏上的變化是以兩音樂拍為一單位的節奏,會場看到族人會邀請其他村的村長和鄉長來請客,而婦女也會參與今天晚上的活動。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5d616b5856407a0b8e48d633296cc9a" target="_blank">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收穫祭歌舞</a>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收穫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5年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收穫祭歌舞。長老來領唱,旋律是不一樣的。有些歌是有階級的屬性,就是有些歌是長老比較偏好的歌,有些則是年輕人比較偏好的歌,是可以自己決定的。舞蹈方面可以牽手也可不牽,舞步是以四拍為循環,動作上會做一些搖擺動作配合著腳步動作。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af0668e7c5fd5aa6486f1a6d0ae706a" target="_blank">墾荒歌</a>
墾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日常生活口不離歌,歌不離舞,凡在工作、休息、飲酒時,都很自然的唱起歌來,甚至於當場即興跳起舞,歌唱跳舞成了族人重要的生活,這首歌謠也是這樣的情境中產生的,旋律輕快動人,但在應答合唱時出現高八度合音,是一首非常奇特的唱法。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b0ec0ffef58712e31eab699fd917185" target="_blank">運動歌</a>
運動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謠雖全用虛詞來唱,但這首歌有其特殊用途,族人稱它為sapilatelat「運動歌」。據高賢德說:「這首歌謠很早以前就在此部落傳唱著,同時配上運動的肢體動作,作為鍛鍊身體之用。」在民國4年代,壽豐鄉舉辦全鄉民俗舞蹈比賽,該部落就以這首歌謠配上舞蹈參賽,榮獲第一名,足見此舞曲旋律之全,受到肯定。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cf0d2c75b881e833d521cedd7a7acec"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4)</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兩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六拍、答唱七拍;第二段領唱的有四拍、答唱七拍。開始的時候會重複的比較多次為了要讓人有深刻的印象,讓大家知道下面要怎麼接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cf53ddc8a624c07ac897563c348f596" target="_blank">祈福歌</a>
祈福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謠是仃仔漏部落在豐年祭前,用祈求神護祐部落的祈福歌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8a241acbd7aa30be31c2e4790496069" target="_blank">紀念歌袓先歌</a>
紀念歌袓先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起源傳說很多,說法都不同,到目前為止沒有確實的說法。這首是屬港口部落的起源歌謠,根據耆老賴玉金女士的口述,這個歌謠的歌詞原是袓先的口傳故事,再由陳精志(potong)先生編成一首歌詞,邱愛麗kalitin則用一首Sapilalik流放木材的工作歌謠旋律,配上此歌詞的一首歌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93dd3df987f4d67b26b90fbae0195f1" target="_blank">豐年舞歌 (1)</a>
豐年舞歌 (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謠,是屬豐年祭跳豐年舞時所用之歌謠,歌詞全是虛,無實質意涵,但從歌謠的旋律,歌者應答的語氣,舞者的表情、長者的期待中,卻象徵著族人的團結性、祭袓性、祈福性及歡樂性,展現部落特有的歡樂文化。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9eb69cb5633467d5fa8fc2bcc26b212"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0)</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男性領唱,眾人聯唱。以四拍為主,領唱四拍應答也以四拍。中段舞步轉為有力,震動鈴鐺,有高階的族人在旁喊話交談,場中聯唱的聲音變小,情節式音樂劇,有年長的族人口渴在討酒喝。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9f74dd450c035a9b40520c0c1f2a6b9" target="_blank">小米除草歌</a>
小米除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mikloas通常是用在除草時專用的歌謠,因為早期阿美族都在山中斜坡用火耕方式種植小米,種植小米後在除草時就會唱出miklos這首歌謠,以表示祈求上蒼祐護小米豐收。Mikolas這首歌,除了用工作中以解除苦勞的工作外,也有祭祀祈求農作豐收的功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