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桐
探索105筆資料
卑南鄉東興村東魯凱族群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卑南鄉的東興村,是東魯凱族群的一個部落,位於台東平原西南邊的大南溪畔。這首歌在領唱之後,在眾人的答唱部分,同樣是以魯凱族群持續低音的歌唱方式來進行。
卑南鄉東興村大南魯凱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位於目前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原大南村)的東魯凱族群的傳統歌謠,呂炳川在《台灣土著族音樂》一書當中,以大南村為例,對魯凱族的多音性音樂現象提出了九種組合的類型。這首歌在領唱者歌唱之後,眾人跟著一起歌唱的部分,也呈現了持續低音的多音性現象。
卑南鄉東興村東魯凱族群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卑南鄉的東興村,魯凱族語為「達魯瑪克」(Talumak),民國58年的中秋颱風夜,因為焚風而引發大火,將整個東興村燒毀怠盡,有人認為原名「大南」與「大難」諧音,似有不祥之意,原址改建之後遂更名為東興村。
交友歌之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多納村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情歌,任何地方都可以唱,也可以以對唱方式演唱。另外一種唱法是:先由一人獨唱,然後大家跟著唱,一人接一人以接力方式演唱,來表示心中對情人的愛慕,希望以美妙的歌聲,取悅對方。在以前,平常入夜之後就會聽到從姑娘們家裡傳來這種歌聲。
招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茂林村傳統詞曲
過去魯凱族人身體不適或生活中有疑難雜症時,會就教於巫師,請巫師解決;巫師進行驅鬼儀式之前,要先招魂,這首歌就是女巫師所唱的招魂之歌,是整個驅鬼儀式的起頭。
三地門鄉青葉村魯凱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魯凱族歌曲現場錄音。魯凱族合唱歌謠,由一人領唱,有三部合唱,屬多音性的歌謠。魯凱族的歌樂可分成單音性與多音性的歌謠二種。多音性的歌謠幾乎全部以持續低音(OSTINATO)及同音反覆唱法形成的二部複音為主,也有三部的情形出現。三部合唱時,在低音聲部之上還有一個歌者擔任獨唱聲部,族人稱為WAILUKU。
相親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高樹鄉青葉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演唱這首相親之歌的是一位待嫁姑娘的母親。當男方來到女方家提親時,身為女方家長的母親,通常都會對著女兒唱這首「相親之歌」。曲調優美而動人,建構在DO、RE、FA、SOL 形成的四聲音階之上。
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霧台鄉好茶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工作時所唱的歌曲,內容敘述一對青年男女不約而同到山上工作,在路上相遇,女問男:「今天工作會累嗎?」男族人回答道:「因為我一面工作一面想念妳,所以不覺得累。」
道別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茂林鄉萬山村傳統詞曲
這一首歌是唱給即將分手的戀人,由於父母親的反對無法緣定三生,為了答謝男主角過去的種種表示而唱出的歌,副歌的部分並無特別的意思,歌詞有時可以反覆使用多次。
婦女織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屏東縣高樹鄉青葉村魯凱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寓教於樂的諷刺歌。描述二位少女在織布,可是線團纏繞在一塊顯得非常凌亂,此時媽媽也在一旁織布,她的織線也是零亂不堪。詞意用以說明父母是不會教導子女,如何學習成為很好的男女朋友的,就好像這些凌亂的線絲一般,必須靠自己去揣摩、去體驗,才能領略其中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