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黃鱔藤
探索415筆資料
ina從山上耕地帶來部落種植的葛鬱金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成熟的山苦瓜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紫背草開花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女子服飾 (已婚婦女-阿嬤級,約40 歲以上)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材料來源:棉布、毛線、亮片、項鍊、鋁片
穿戴方式:
1.小腿布
2.上衣
3.裙子 長裙
4.肚兜
5.毛線腰帶
6.大花帽(有鋁片)
7.情人袋
紫背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女子服飾 (未婚少女,20 歲以上)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材料來源:棉布、毛線、亮片、項鍊
穿戴方式:
1.小腿布
2.上衣
3.裙子 短裙
4.肚兜
5.毛線腰帶
6.公主帽
7.情人袋
配件說明:公主帽年輕的少女則戴小花帽。上面裝飾意義:白羽毛代表白雲,半圓形 代表月亮,頭飾代表尊榮,亮片則是星星的意思。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為紅色長布條二條,白色長布條三條,五條上端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綴各式彩帶,末端有18cm長之紅,白,綠色絨線流蘇。
捕魚竹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8
集體捕魚時使用,或是用來驅魚入拉告池。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由紅白二色布條五塊上部縫合而成。布條下部有七條花邊連綴的橫條。各布條下有紅白綠色的流蘇,長9.0cm。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以五幅棉布製成,上端五幅連在一起,下端分開。中間的三幅是粉紅色,外邊二幅是大紅色。每幅的下端各有綠紅黃三色絨線多束,並有各種鑲邊多條。
大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魚筌底為斜紋編法的小籃,方形。魚筌之外簍為絞織編法,其外側另加以籐條緊繫之,修緣為加篾紮編法。魚筌之內簍,長34.0cm,剩篾10.0cm,筌身為絞織法,底緣為8字形修緣法,口緣下層為夾條縫紮法,上層為加篾紮邊法。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Fohkad有五片雙層布條,長度落於膝蓋至腳踝之間。布條以藍、白、紅三色對稱,象徵太陽的光芒。盛裝時,繫於綁腿褲之外,跳舞時布條及流蘇隨處飄動,增加流動美感。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為紅、白色長布條各二條,青色布條一條,五條上半段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綴各式花邊及彩帶,末端有12.0cm長之絨線流蘇。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由紅白藍三色布條五塊上部相連,布條下部約14cm地方用花邊緞帶綴成橫紋,共五條花邊。每條布下端有紅白綠絨線流蘇。
部落領袖大禮冠頭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Pakowawan(大禮冠盤帽)象徵大頭目兼祭司的氣勢威望與崇高地位,僅主持重要祭儀時穿戴。帽前鑲有貝殼串與巨型山豬獠牙,象徵海洋與陸地,盤帽周圍的大冠鷲羽毛,代表部落的年齡階級,羽飾下方加紮人髮。新選出頭目時須舉行儀式,獲得神靈同意後才可製作新帽。
三角漁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8
手持捕漁網,物件中央原有手握的橫桿。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小號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魚筌會放在拉告底層的竹管間,內放誘餌。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為紅色長布條二條,白色長布條三條,五條上端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縐各式彩帶,末端有14.0cm長之紅、白、綠色絨線流蘇。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為紅、白、綠五塊長布條上半段相逢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布條貼成花紋,末端有7.0cm絨線流蘇,腰帶末端亦有4.0cm絨線流蘇。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以紅白藍色三布條上端縫合而成,紅色布條在兩旁,藍色在中央,每條布之下半部裝飾以彩帶及花邊,末端有藍紅黃色製成之流蘇。
頁面
地點
- 臺灣 (396) Apply 臺灣 filter
- 花蓮縣 (394)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玉里鎮 (151) Apply 玉里鎮 filter
- 卓溪鄉 (81)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光復鄉 (67) Apply 光復鄉 filter
- 花蓮市 (42)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秀林鄉 (15)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吉安鄉 (13) Apply 吉安鄉 filter
- 豐濱鄉 (13)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瑞穗鄉 (11)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臺東縣 (2) Apply 臺東縣 filter
- 關山鎮 (2) Apply 關山鎮 filter
- 壽豐鄉 (1) Apply 壽豐鄉 filter
典藏者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29) Apply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121) Apply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filter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52) Appl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6) Apply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filter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3) Apply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filter
-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2) Apply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 屏菸原民館 (1) Apply 屏菸原民館 filter
- 詒古原工坊 (1) Apply 詒古原工坊 filter
授權
- (-) Remove 著作權利所有-可用於本站提供的服務 filter 著作權利所有-可用於本站提供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