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爪豆

虎爪豆

沿著斜坡攀爬的虎爪豆
虎爪豆葉形碩大
Mucuna pruriens var. utilis虎爪豆
太魯閣族
民俗知識
古村部落|花蓮縣
探索267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1bcea13c6a3a6405717680b90d00653" target="_blank">回宜蘭</a>
回宜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回宜蘭(tmanan sa giran),是花蓮新社噶瑪蘭人在民國75年第一次回原居地(宜蘭)時,每個人內心興奮之情難於形容,於是在78年第二次回故鄉(宜蘭)參加慶祝活動時,潘金榮就以平日族人常唱的一首阿美族民歌,將原來的阿美族語歌詞改成噶瑪蘭語。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aeaed696f1ff909a65f7b240da8c84c" target="_blank">阿美族長老許金木歌唱</a>
阿美族長老許金木歌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5年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收穫祭歌舞。長老許金木先生的招牌歌,年紀雖大但聲音仍很高亢,這是有好幾首原住民音樂連在一起。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b27402002f06e0f2d75314f2367b8d2" target="_blank">豐濱阿美族歌謠</a>
豐濱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呂炳川在《台灣土著族音樂》唱片專輯當中也收錄了這首歌,他對這首歌的說明如下:「這首歌是以二聲同度卡農唱法來唱的,為珍貴且罕見的例子。是在丈夫或孩子等親人亡故時,一邊工作一邊唱的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be610ec79d1ceb3a2ecc38c8435b37a"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76)</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7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女性領唱,第一段是以領唱七拍答唱三拍為主的樂句,有時領唱會拖至八拍,答唱拖至四拍,第二段樂句同為領唱七拍答唱三拍的模式。花蓮市區北部的阿美族群一直延伸到中部海岸阿美族都有這樣的歌曲,可見東海岸阿北族和北部阿美族之間有互動關係存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d28e0e7e932dc38d55d7e977fde953b"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2)</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年輕人領唱,腰和腳上都綁著鈴,跺腳時會發出鈴響。由兩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七拍、答唱四拍,可重複;第二段領唱的有七拍、答唱三拍,可重複。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ff5d80b512e1da45b4b0556c17d9b9b"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8)</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這首是年輕總管階級領唱並以多人合唱為主,由此方式可以看出阿美族豐年祭的祭歌演唱困難度很高,即使是到了年輕總管階級還是會以合唱的方式來呈現,在歌唱高興的時候相同的動作有時候會用跳耀式的方式來呈現,此曲是青年階級最喜歡的一首歌,而藉著唱這首歌來回一當時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0c4b5b07c6200515076d98850aafc42"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在錄音的開始中斷五至六秒,男性合唱加上舞蹈,聯唱的方式,其中穿插領導者指揮的聲音,高低音的合聲由團體中傳出。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6f5bd107372a53b3e18302b2c78806"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9)</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現場錄音。此曲由兩段樂句所組成,第一段領唱六拍,答唱四拍。第二段領唱兩拍,答唱兩拍,舞步則以四拍為一單位來循環進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243485d70e705eda3f699fc58a5397b"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3)</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只呈現一個樂句,一般來講豐年祭之歌會有兩個以上的樂句,縱使只有一個樂句也會以不同的旋律反覆歌唱,這個旋律領唱的有五拍、答唱六拍,不斷的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483f70d3bf96b843c51adba92546b86"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6)</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現場錄音。此首祭歌節奏輕快,旋律線起伏變化多,舞步以四拍為一單位。領唱有主要兩個旋律,以四拍與三拍為一單位,答唱都同為兩拍。阿美族音樂以五聲音階佔多數,此首歌即以Do、Re、Mi、Sol、La這五個音所構成。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3e8dae36726073ba07ef0fd07f63a6d" target="_blank">豐濱阿美族豐年祭malikoda歌舞</a>
豐濱阿美族豐年祭malikoda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是由男性來領唱,眾人答唱。阿美族的豐年祭是以男性的年齡階級為中心來運作的,豐年祭的歌舞稱為「malikoda」,和平常一般歡樂性的歌舞「misalokiaw」是相對的一組音樂舞蹈類型與概念。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51da7dcd537201ded7f27928de23609" target="_blank">搖籃歌</a>
搖籃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c3a16c549d23971c181ceb0819658e9" target="_blank">阿美族收穫祭歌舞</a>
阿美族收穫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5年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收穫祭歌舞。長老領唱,隊伍向順時針方向運轉。豐年祭舞蹈不一定都是順時針方向,視曲子而定或是領唱的人怎麼帶動。換另外一首歌舞步也跟著換,換成四拍子為一個單位。在港口村處理四拍子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第一個拍子是強拍,一般來說第一拍是用來移動腳步並不太會使用強拍。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c592266c1d93fbace37d0967613d79e"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2)</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領唱與答唱皆為四拍,不斷重複。豐年祭歌舞的特性在樂句不斷重複下,會在音高、旋律上等會多作變化,基本上會呈現兩個以上不同句子的結構。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73aa66727d46e5a68ea469da49b7f86"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出現女性的領唱,全體跟著女性的領唱合唱,在歌唱的圖中有歡呼的高音,帶出了歌曲與舞蹈的高潮,越來越熱鬧也感覺到族人的腳步舞步更孔武有力。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80918fbef3891e5fff3b90ec6df5c72"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27)</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2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男性族人以聯唱的方式,陣陣的鈴鐺聲打著節奏,第二段轉為輪唱的方式。輪唱的第二部為較低沉的聲音。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8248a31aef597c53f206055dca9a8d0"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5)</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長老領唱,領唱兩拍、答唱兩拍。這一纇節奏比較慢的歌比較適合老人來歌唱。由三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九拍、答唱五拍,可重複;第二段領唱的有三拍、答唱一拍,可重複;第三段領唱的有兩拍、答唱兩拍,可重複。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86da3d6112b3676527e8b4686f4839b"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2)</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剛開始族中長老會對每一個年齡階級跳不好的族人訓示,而此曲是由長老領唱的歌曲,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在舞布的呈現上長老是以兩拍子為一單位的舞步,而年輕人卻是以四拍子為一單位,即左右左右的舞步,因此即使同一首歌曲也會因為年齡階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ebe8432835b2d9f2cb39c9c892d9959"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60)</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6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男性年齡階級領唱,第一段樂句領唱十一拍答唱五拍,第二段領唱三拍答唱一拍,第三段則是領唱答唱各兩拍。樂句唱到最高點時會有呼喊聲,另一呼喊聲則是出現在結束時,其他時間不可隨意呼喊。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f996c42a7545a7f1cb8f78fe49dc7e5"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6)</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兩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六拍、答唱七拍,可重複;第二段領唱的有四拍、答唱七拍,可重複。現場有喝酒晉級儀式所以較吵雜。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fe1268103abb980b2a23351f3ff8f2b"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7)</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兩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五拍、答唱一拍,音高較低;第二段領唱的有七拍、答唱五拍,音高較高亢;皆可重複。通常來說答唱的比較沒有變化但是此首曲子答唱也有變化。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1322a86d6544e7f15d3d7e9d207ee42"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4)</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是首由青年階級不包括青年總管的集體原住民歌唱音樂,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從服飾上可以看出老年階級會穿著華麗的傳統服裝,年輕總管以上階級則不著華麗服飾只披著檳榔袋,在片中可以看到年輕總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afd64d27a01cfc75f9d8a28ffdc8162" target="_blank">慶豐年</a>
慶豐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這首慶豐年,不管是曲調或歌詞,都是Kavalan族人的傳統民歌。雖然歌詞當中只有春耕、夏獲、興奮、阿嬤的辛勞等四句,但整首歌謠卻涵蓋了慶祝豐年之意。歌曲的形式,也是以A-B-A的小三段歌謠體為架構,中間的B段,可以隨領唱者的意識來作即興變化,A段則是不變的部份。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c21d90b74ca1a61c82217c8cd844bf2" target="_blank">懷念故鄉</a>
懷念故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懷念(kasianem),曲調原來就是宜蘭地區噶瑪蘭人的傳統民歌,但在1883至1888年間,時在蘭陽平原傳教的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將這首民歌曲調收錄到「聖詩集」當中,後來駱維道博士加以配上四部和聲,而成為台語聖詩的第63頁的聖歌「真主上帝造天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