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豆種植的農事管理
探索1143筆資料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的錄音。由男性年齡階級領唱,眾人答唱,這時部落婦女還未參與歌舞。祭歌以領唱與答唱的方式呈現。這段音樂由三段樂句組合而成,第一段樂句領唱為十拍或十一拍,其中因為換氣的關係使得拍節時值有一點出入;答唱為五拍。第二段領唱樂句有三拍,答唱一拍。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領唱部分旋律線的變化較多,答唱部分則單調而少變化。這首歌在領唱尚未結束的時候,答唱者就唱出應和,形成兩個旋律同時進行的多音性現象。
春日第一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稱為「patakus」(報訊息或報佳音)即前往鄰近部落報訊息時,在路上邊跑邊唱的歌。
譯詞:天上群靈請降臨到我這裡,群靈啊,是我在天地之間,是我在這裡,是我,是我在這裡。
新社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新社村(damu na patRungan),曲調原來是花蓮光復太巴塱阿美族人的民歌「太巴塱這地方」(Niialon no Taibalon),原歌詞也是在歌頌阿美族人居住的太巴塱地區,後來就由新社的噶瑪蘭人潘金英及林阿美,再加以改成噶瑪蘭語,而變更成新社村(damu na patRungan)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6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青年年齡階級領唱,會將拍節拖為十三拍的長度,若是婦女則是較為穩定的八拍。分為三段樂句,領唱十一至十三拍答唱五拍、領唱三拍答唱一拍、領唱兩拍答唱兩拍。
阿美族收穫季歌舞表演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整晚活動中如果長老跳舞跳累了就會坐在中央的椅子上休息,但仍然是持續的歌唱並用右腳跺地面發出聲音當作是舞步來打節拍,而周圍年輕人會持續圍繞在周圍歌唱,形成年輕人在外圍唱一種歌曲而老年人在中間唱另一種歌曲的情況,兩種旋律同時進行,而在舞步上同為四拍子以兩拍為一單位,以跳躍式的方式來呈現舞步,每一階級藉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2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錄音開始離音源太遠不夠清楚,以男性聯唱為主,歌曲的結構規則變化,清楚易記。曲目長達六分鐘,中段有族人歡呼跺腳震動鈴鐺的高潮。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三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九拍、答唱五拍,可重複歌唱;第二段領唱的有三拍、答唱一拍,可重複歌唱;第三段領唱的有兩拍、答唱兩拍,聲音較低,可重複歌唱;通常來說音高較高的樂句重複的不可能很久,因為會比較累。
治病儀式前的祭酒禮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這是治病儀式kisaiz進行之前,先向祖靈請示的祭酒禮(spau),也是所有噶瑪蘭(如歌唱等)活動之前必須進行的請示儀式。進行祭酒禮(spau),都是由祭師來擔任,她會一面用右手指沾酒向四方之神彈指噴洒酒滴,以招請祖靈的降臨。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男性年齡階級領唱,眾人答唱,婦女尚未參與歌舞。旋律分為三個樂句,第一段領唱樂句為九拍或十拍,答唱樂句固定為兩拍。第二段領唱樂句為兩拍,答唱樂句兩拍。第三段也是領唱樂句兩拍,答唱樂句兩拍。舞步節奏則固定以四拍為一單位來循環。
頁面
地點
- 花蓮縣 (1140)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臺灣 (600) Apply 臺灣 filter
- 豐濱鄉 (267)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花蓮市 (137)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壽豐鄉 (66)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玉里鎮 (62) Apply 玉里鎮 filter
- 秀林鄉 (62)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瑞穗鄉 (57)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富里鄉 (57) Apply 富里鄉 filter
- 吉安鄉 (57) Apply 吉安鄉 filter
- 新城鄉 (53) Apply 新城鄉 filter
- 萬榮鄉 (41)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鳳林鎮 (18) Apply 鳳林鎮 filter
- 卓溪鄉 (14)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光復鄉 (10) Apply 光復鄉 filter
- 仁愛鄉 (3) Apply 仁愛鄉 filter
- 南投縣 (3) Apply 南投縣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