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萵苣的農事管理

山萵苣的農事管理

山萵苣與辣椒一同種植
阿美族
農耕知識
哈拉灣部落|花蓮縣
探索179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a5dfe6f3f9250916ccf6249f7bd29c3" target="_blank">祭祖歌</a>
祭祖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是豐濱部落特有祭祀祖先的歌謠,每年豐年祭準備日最後一天夜晚12時開始,就以此歌謠吟唱。歌詞分四段: 第一段:請示祖先,年節已到,祝福部落活動順利。 第二段:主唱者呼喊所有頭目的人名,請他們一起參加盛會。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bb72d064afc187f650737647f3c0e3d" target="_blank">思念伊人</a>
思念伊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是由兩種不同旋律組合而成的歌謠。共有四段,第一、四段之旋律與歌詞相同,第二、三段旋律與歌詞略同。整曲歌詞的情境是在表達,少女用電話鈴聲來遐想伊人,同時每日等候意中人,其思念之情不斷向四方眺望,希望有一天遠方出現手巾來迎向她,希望意中人早日現身。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9c0a2097cfaa5ea4254d291746db56" target="_blank">苓雅第五首</a>
苓雅第五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豐年祭娛靈時所唱之歌,主要是針對天地之間群靈的呼喚,並與群靈達到互娛之情緒,以彰顯靈與靈之間的合諧。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7bcbef67a61805ad92f1bf75fcf0782" target="_blank">苓雅第二首</a>
苓雅第二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強調祭祀的集體性,與天地人之間互動的情形,並突顯每一個個體在作為集體單元的真實性。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490e04699b89ee9665de3816e94191b" target="_blank">苓雅第八首</a>
苓雅第八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以祭祀為主軸,突顯集體對群靈的信仰,強調,是大家在一起,與天地之間祭祀群靈。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30b3d5b32912adaeadd21d181672464" target="_blank">苓雅第七首</a>
苓雅第七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豐年祭期間獎賞模範青年之歌曲,由於阿美族年輕人生性謙卑,即便將被表揚,仍不好意思接受,因此,由年齡階級強制出場接受表揚,並接受老人家賞酒,在祭儀中藉著喝酒建構的路,擁有源自群靈的肯定與祝福。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861a42d2b5bd8e27d8bbe75f37d0e72" target="_blank">苓雅第九首</a>
苓雅第九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一般歌謠,一群人在山野間放牛時唱的歌,雖然處在非祭儀場域,仍以泛靈信仰作為基本的生活態度,隨處隨時以靈為尊,從此曲可證明,阿美族人與萬物之靈的互動關係。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1c65c4187779e7953c51faf421915a6" target="_blank">苓雅第十首</a>
苓雅第十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當歡聚情緒高漲時,以飲酒形式呈現人與神靈,人與人之間的靈協調、完美的氛圍,就著酒牽引的路,使萬靈歡騰。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f61d97bc42661a935fcd3b5f29d6160" target="_blank">樸石閣第三首</a>
樸石閣第三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藉由祭祀的一致性,以彰顯部落的團結一心,以整合祭祀的同一目的,透過歌舞的展現,達到祭儀的核心價值。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e27ecba95742a98850d8cf6efbf410c" target="_blank">樸石閣第二首</a>
樸石閣第二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豐年祭期間,在歡樂歌舞的同時猶如在母親溫馨的懷抱之中,以彰顯自娛、娛人、娛靈的場景。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62f8850873f4d66343de27d0c5be29f" target="_blank">苓雅第四首</a>
苓雅第四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部落稱此曲為「團結一心之歌」,以個別的我,連結為一個整體,強調一樣的心一樣的歌舞,整合出來的一致性。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b9cd113c3570a56e6773b5c0882d1d0" target="_blank">樸石閣第四首</a>
樸石閣第四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豐年祭集體性娛靈之歌曲,飽滿了人與神靈之間的合諧,並滿溢於人與人之間的靈,使豐年祭散發出歡樂合諧的氛圍,藉此期望共感萬物生長之靈之的合諧。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c40f58096aeb76589e666def2a5503d" target="_blank">樸石閣第一首</a>
樸石閣第一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豐年祭歌曲,在祭祀過程中,懷念過去曾參與豐年祭的族人家人,藉著祭祀情緒與群靈同在,部落人稱之為「懷念的豐年祭」。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8ec171e5d5a7ce6afac38ead889fafc" target="_blank">苓雅第三首</a>
苓雅第三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宴靈之歌曲,主要是由下而上對天上群靈的祭祀,彰顯祭祀的誠意,強化祭儀的指向性。 譯詞:祭,祭,天上的群靈啊,在,祭,祭,是我,祭,是我在祭,在,祭,祭,我在這裡,天上的群靈啊,在此的是我,群靈啊,是我,我在這裡,是我,是我在祭,祭,祭,祭,祭,祭,祭,是我,是我在這裡。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fd9835a6ef4dd5588bdfc20d5ff97c2" target="_blank">樸石閣第五首</a>
樸石閣第五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豐年祭進場歌曲,以喚靈降臨與我們同在一起,藉歌舞的進行為豐年祭開啟序幕。 譯詞:天上的群靈啊,天地之間我們都在一起,是我,我在這裡,群靈啊,我們都在一起,是我,祭,天上的群靈啊,是我,我在這裡,天地之間的群靈啊,是我,是我在這裡,在天地之間的我,是我,我在這裡。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6ddd6aa0168c2ddf191dc7a3c9a4405" target="_blank">苓雅第六首</a>
苓雅第六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主要強調於天地之間的我,對群靈的祭祀,以表白虔敬的信仰情緒。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c0cddfb65b094edbf49e8ce034da0c0" target="_blank">苓雅第一首</a>
苓雅第一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豐年祭歌曲,強調自身對祭儀的忠誠與信仰,祈求群靈降臨與我同在。 譯詞:群靈啊,在,我,是我對著天,在,我,群靈啊,在,我,是我,天上的靈啊,是我在這裡,群靈啊,與我同在,是我,祭,天地之間,是我,我在這裡。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092d2c041bb3ce0301adff9709c6179" target="_blank">歡樂歌</a>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3969638eeff1398294332e95f80f69" target="_blank">暗戀歌</a>
暗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95d47b1d933a78e78a6196674f6b8d2" target="_blank">順從父母之歌</a>
順從父母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275a643712da359f985c31a754443f7" target="_blank">提親歌</a>
提親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dbe4e5d1253919d8d6e4d6e034a2763" target="_blank">和睦之歌</a>
和睦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5ecbb78d1656fa9774eba5ae0d47299" target="_blank">抗議之歌</a>
抗議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6274b3e72983f5be45f6e0a7efa0e94" target="_blank">不害羞歡樂之歌</a>
不害羞歡樂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