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Navigation
Jump to Main content
首頁
探索部落
關於本站
您在這裡
"臺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東河鄉"
山萵苣的農事管理
首頁
>
農耕知識:山萵苣的農事管理
山萵苣的農事管理
族群
阿美族
主題
農耕知識
來源地點
哈拉灣部落|花蓮縣
哈拉灣部落其他連結
山萵苣
相關物種
Pterocypsela indica
山萵苣與辣椒一同種植
典藏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著作權利所有
傳統知識
探索
探索
7
筆資料
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由30顆紅色瑪瑙珠串成。每一顆長約1.5cm。
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主要由綠色小珠串成,中間夾有數顆黃色、橘色、灰色等小珠。
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由30顆紅色瑪瑙珠串成。
竹占用竹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11
阿美族人透過竹占(pa'adaw)與神靈溝通,了解病痛或是困難的癥結,竹占師透過觀察竹籤斷裂的情形,解讀占卜的結果是吉籤或是代表"有疾病的,不好的,被陷害的"籤,替來問卜求助的族人指點方向.
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板上覆以紅布,上有白色,黃色,綠等小圓珠裝飾,板上飾品,長短不一,中央最長依兩方漸降,板左右兩方以紅色布條為帶。
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分成二串,一串15個,一串10個(其中一個角已經損斷),為有腳型撞鈴。
地點
(-)
Remove 東河鄉 filter
東河鄉
(-)
Remove 臺灣 filter
臺灣
臺東縣 (7)
Apply 臺東縣 filter
族群
阿美族 (7)
Apply 阿美族 filter
檔案類型
照片 (7)
Apply 照片 filter
典藏者
(-)
Remove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授權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7)
Apply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filter
首頁
探索部落
關於本站
關閉
回到頁面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