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萵苣的農事管理
探索1472筆資料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男上衣以白麻布製成。對襟,無領,無袖,未經剪裁。背部下部織紅麻,長46.0cm。紅麻布上有黑色條紋及幾何形花紋,上端一排有10.0cm之紅線流蘇。前襟下部亦織三條紅麻,紅麻布上有黑色條紋及花紋。
黑色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色玻璃珠,一共有四串,每串長58.0cm,其間雜有二顆紅色玻璃珠,一顆黃色的玻璃珠。已拆散成一串。
小麻布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全袋由兩個麻袋相對摺成,兩袋之間縫有長約120.0cm的帶。
木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1
帶槌。木鼓主要的功用,鳴鼓以召眾,以鼓聲的多少及長短以示識別事情,如社中開會,或有緊急事發生,多能用鼓聲中傳達之。
石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石槌的材料多取自於河岸邊石卵,形狀多呈扁形的鵝卵石,通常以重量適當,拿動方便,敲打樹皮時不致過重打斷纖維的原則下選取卵石,磨成石槌。
小麻布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黑色麻布製成長方形口袋。袋由兩個長22.5cm、寬20.0cm的袋連合而成。可對摺成雙袋,兩袋之間縫一長134.0cm、寬3.0cm的麻布條。
長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項飾以十八枚長方貝片穿成,項飾中間之七塊體積約2.5cmX2.0cmX0.4cm為較大之七塊,貝片兩側各有二洞,另有十一塊體積2.5cmX1.5cmX0.2cm。其二側各貝片約有七個洞,全項飾共繫有二條細麻繩。
插柄標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為柳葉形槍鏃,中央略有脊,鏃腳2.4cm、厚0.6cm。鏃套插在竹幹內。套鏃部份,有竹片以斜紋編法編成的圈寬約2.8cm,共三個。竹幹長6節,末端有一鐵套“托”。鐵套末成一圓柱形。鞘長22.5cm,鞘頭寬3.5cm。
小籐包(貯煙葉)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為一小盒,共分身、蓋二部,全部為斜紋編法,邊緣為剩篾倒插法。
男巫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5
為黃、綠、白三色塑膠珠粒間綴一細紅珠粒編成。最長之白色珠,加上有一段用來掛於頸部,並不間綴紅珠粒,其餘黃、綠二條則分別二端接連在白珠鍊上,戴時三條可層現胸前。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男巫服飾此全套含20699男巫額帶、20700男巫綁腿褲、20701男巫項飾、20702男巫佩袋。
耳環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乳白色,上有綠點之石環一對。直徑2.3cm,中有一洞徑0.8cm。環之內外邊線較薄,中較厚。
有腳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有腳青銅撞鈴。共有七個撞鈴,撞鈴上部為方格紋,下為光滑面,鈴項有一環可繫繩。
小銅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銅絲串約有88個小銅鈴,其中有兩個銅鈴則較大,上刻有花紋。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布佩袋,上貼一長13.5cm之紅色毛織品,其上貼藍白布條為飾。其下有長約6.5cm之紅白毛線流蘇。帶上花紋與帶上者同,兩端各有一藍,粉紅二色之絨線球。
竹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匙全部以竹為材,匙身利用竹的自然形狀刻成,柄也是利用竹的自然形狀刻成,柄與身的斜度約120°。
頁面
地點
- (-) Remove 臺灣 filter 臺灣
- 花蓮縣 (1394)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光復鄉 (604) Apply 光復鄉 filter
- 花蓮市 (139)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壽豐鄉 (82)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臺東縣 (78) Apply 臺東縣 filter
- 豐濱鄉 (78)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吉安鄉 (71) Apply 吉安鄉 filter
- 富里鄉 (55) Apply 富里鄉 filter
- 新城鄉 (52) Apply 新城鄉 filter
- 瑞穗鄉 (47)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秀林鄉 (46)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卓溪鄉 (45)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成功鎮 (38) Apply 成功鎮 filter
- 玉里鎮 (37) Apply 玉里鎮 filter
- 臺東市 (31) Apply 臺東市 filter
- 萬榮鄉 (25)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鳳林鎮 (18) Apply 鳳林鎮 filter
- 東河鄉 (7) Apply 東河鄉 filter
典藏者
- (-) Remove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 Internet Archive (598) Apply Internet Archive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