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尾鳳
探索2546筆資料
銅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兩端不銜接,大小可任意調整。上有小圓圈組成之渦紋製飾。
葉形簇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刃部末端有對倒鉤,頸部插在竹幹內,有繩子紮緊,竹幹長四節多。
口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1
前4孔,後一半圓形較大孔,竹製。口笛是一般平民使用,亦有單管雙管之分。
耳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耳飾為一菌形貝製成,另一對為梯形貝製成。
(一)菌形貝為一個,正面扁平直徑4.2cm、厚0.2cm,反面為直徑1.0cm、長0.6cm;中間有一洞插了2小釘,另一菌形貝已佚失。
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珠串項飾共用三十七粒珠串成,兩端為金黃色長圓形珠,中間以紅、白、黃圓形珠相間串成,中間以麻繩穿過,兩端繫紅毛線繩辮。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紅白黑三種線織成。腰帶兩邊以黑白線織成,中間兩寬條以紅白線織成。中間夾黑寬條。帶兩端有紅白黑三色的流蘇,長13cm。
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竹製,麻繩弦。增強平弓,弓身由二支弓桿複合而成,竹青向外,並用細籐紮緊兩端及中段。兩梢有突出。弦的一端有8字形圈。弛時弓身平直(徐誠琈1962:246-247)。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二塊方貝塊連串而成,貝塊有正方形者,亦有略呈矩形者,大小大致相同。正方貝塊之邊長3.3cm,矩形貝塊之長3.2m、寬2.3cm、厚皆為3.0cm。方貝塊之兩側各有四孔相通,僅最靠外側之二孔以麻繩穿過,一端繫綠色毛線。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4
以三幅布車縫成,左邊為全黑色,滾細條白布邊,靠邊部份並圈飾藍、白花邊及繡小花。另幅紅色布在上,周連有寬幅黑邊,同樣滾細條白布,圈飾藍白及繡花,在下者為黑色布,也鑲滾同樣的花邊與繡花‧腰圍則以寬約16.0cm之長白布條縫在三幅布上,兩端有細繩。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對襟,半圓領,全部以黑軟緞縫製而成,領,襟,襬,袖口之邊緄紅布條,且釘以礦藍色毛線,及白布條之紋飾。另在下襬袖口處,以黃紅線挑繡成點線紋,共二圈,衣襟無扣,襟之中部釘二白條代扣。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4
以玫瑰紅、黃、紫三色開絲米龍線纏繞編成。距兩端約20.0cm處縛繫住作為流蘇。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服飾(含20689胸巾 20690綁腿布 20691及2 腰帶 20693佩帶)。
佩袋(盛煙及檳榔)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袋分三層,中層為黑布,外二層為黑緞,外層正面由口開始縫一11.0cm長之紅麻布,麻布上有間隔相等縫貼上之藍布及黑白布條,布條作鋸齒狀,紅麻布之末端有綠,藍,紮三色絨線流蘇,正面底部以紅,白,綠繡之五瓣的花朵。帶背面為黑布,面為紅麻布,二邊緣及中央各有一條以白,黑布貼成之花紋。
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9
此綁腿是跳舞盛裝時穿,有別於一般農務時無裝飾保護用的綁腿布。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貝片珠串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胸飾以十三塊貝塊穿連而成,男性配戴。過去會依家族的獵獲呈現不同的特色與材質,相互爭豔。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小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1
柄為木製,前端垂直彎曲,鋤頭為石製,石斧長約10.5cm,兩者以籐相縛。
頁面
地點
- 臺灣 (1102) Apply 臺灣 filter
- 花蓮縣 (1032)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光復鄉 (589) Apply 光復鄉 filter
- 臺東縣 (78) Apply 臺東縣 filter
- 壽豐鄉 (58)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卓溪鄉 (45)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富里鄉 (42) Apply 富里鄉 filter
- 成功鎮 (38) Apply 成功鎮 filter
- 豐濱鄉 (36)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瑞穗鄉 (35)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臺東市 (31) Apply 臺東市 filter
- 新城鄉 (28) Apply 新城鄉 filter
- 萬榮鄉 (24)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吉安鄉 (23) Apply 吉安鄉 filter
- 花蓮市 (23)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秀林鄉 (22)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鳳林鎮 (14) Apply 鳳林鎮 filter
- 東河鄉 (7) Apply 東河鄉 filter
- 玉里鎮 (5) Apply 玉里鎮 filter
典藏者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255) Appl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 Internet Archive (267) Apply Internet Archive filter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1) Apply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filter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11) Apply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filter
- 花蓮鐵道電影院 (2) Apply 花蓮鐵道電影院 filter
授權
- (-) Remove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filter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