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探索39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4d80f5b3e7dc0dc27c34a39f95e49a1" target="_blank">水金</a>
水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潘曾尉及潘梁桃兩位老媽媽,看到我們要幫她兩錄影及錄音,馬上即興的來上這段水金,似乎讓我們又回到從前。潘曾尉及潘梁桃都說,過去唱水金時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唱。這似乎告訴我們,「水金」就是平埔族人的「無字曲仔」。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a79612150ceb1bad87c92335b0f73b7" target="_blank">哈嘿</a>
哈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潘文桂的「哈嘿」是用平埔語唱和「搭母勒」內容相同的牽曲歌。據潘文桂言,此曲開向後才可以唱,詞意也不甚明白,他是三十多歲時在南橫高中拖木馬,向一位寶來人學的,當時正好遇到九月十五,高中沒有公廨,晚飯後大家圍成一圈牽戲,唱這首歌,唱到會下起雨來(表示祖靈有感應)。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b5eead1e525c8fb0c417720d823b3b9" target="_blank">加拉瓦嘿</a>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興隆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在公廨外所唱的「跳戲」,它是一應一答有節形式歌謠。領唱者過去就是「向頭」或「尪姨」,當他唱了前面一句有意義的歌詞之後,群眾再回應以「ka la wa he」。潘安然雖沒擔任過「向頭」,但他小時後曾參加過祭儀,因此善歌的他,也會領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e5ca221e32c298c1d89535ef3e4ae0d" target="_blank">崁仔腳調</a>
崁仔腳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c3c37bbea0966858beb0ab9655cc2b4" target="_blank">何依嘿啊</a>
何依嘿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興隆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4d59442f839762d4dd34c1aead6909e" target="_blank">崁仔腳調</a>
崁仔腳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7b3583b0171507cd6b29b9fb185be08" target="_blank">搭母勒</a>
搭母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b1a512dee62b6e82b83b60bb5ee5c72" target="_blank">水金</a>
水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潘文桂所唱的「水金」,在曲調上雖然和興龍村的大同小異,但歌詞已與興龍村不同。在他所唱的歌詞當中,也讓我們清楚的聽到當時平埔族人如何祀奉他們的「番太祖」。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057bf48f298ffd065a7ea220e9b1f94" target="_blank">加拉瓦嘿</a>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0255fe9113aade3f1468afcfa32bd79" target="_blank">搭母勒</a>
搭母勒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頂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e4043e4077960d7457a54d1ed46a204" target="_blank">哈嘿</a>
哈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潘文桂的「哈嘿」是用平埔族語唱和「搭母勒」內容相同的牽曲歌。據潘文桂言,此曲開向後才可以唱,詞意也不甚明白,他是三十多歲時在南橫高中拖木馬,向一位寶來人學的,當時正好遇到九月十五,高中沒有公廨,晚飯後大家圍成一圈牽戲,唱這首歌,唱到會下起雨來(表示祖靈有感應)。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f5cb4f91df8f85ec66876ab6a7dcb74" target="_blank">老開媽</a>
老開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謠歌詞完全都以平埔語來唱,但歌詞內容潘文桂也完全不知道。這首歌共有13段,是不斷反覆的有節形式歌曲。不過這首歌的每段歌詞,頭尾都以「lao ke ma」來唱,這個動機和歌詞與台南西拉雅牽曲第四段的最後一句幾乎一樣,兩者之間是否有關,是值得再深入研究的。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5e1fcf1dd0a4373b019580ad317e9d9" target="_blank">水金</a>
水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鄰村的潘文桂所唱的「zui jing(水金)」,在曲調上雖然大同小異,但歌詞已與興隆村的水金不同。曾他所唱的歌詞當中,也讓我們清楚的聽到當時平埔族人如何的在祀俸他們的「番太祖」。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dd453cf6c61b1e231db6efbdacd9cc4" target="_blank">即興曲</a>
即興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此曲類似「何依嘿啊」,但旋律略有不同,歌詞也和「水金」、「燕那老姐」互通。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6c6a0866c46a78159ffe80228fd6e2a" target="_blank">燕那老姐</a>
燕那老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319866c23fff338e31779c254a483e6" target="_blank">燕那老姐</a>
燕那老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荖濃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250abc82c89cb8f5f1a4199d7d4b0a6" target="_blank">水金</a>
水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鄉興隆村平埔族傳統詞曲 「水金」是六龜地區平埔族人平常所唱的「喝酒歌」,也可以用在祭儀之夜,大夥兒在公廨庭前演唱。歌詞都是以閩南語來演唱,歌詞也沒有固定,即興隨興唱出。「水金」的演唱,過去是由每個與會族人輪流主唱,其他的族人一起合腔,目前六龜興龍村還是有幾位族人能輪番擔任主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5de1bdd41fd060e570c2adff4b48ae1" target="_blank">水金</a>
水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潘曾尉及潘梁桃兩位老媽媽,看到我們要幫她倆錄影及錄音,馬上即興的來上這段水金,似乎讓我們又回到從前。潘曾尉及潘梁桃都說,唱水金時過去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唱什麼。這似乎告訴我們,「zui jing(水金)」就是平埔族人的「無字曲仔」。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5ecdd876c2767ebd5480df805579670" target="_blank">何依嘿啊</a>
何依嘿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7e1f24a451438f417a98e3c4f281377" target="_blank">何依嘿啊</a>
何依嘿啊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從王樹花所唱的「hoi he ya(何依嘿啊)」歌詞內容來看,它除了是一首祭儀之後的「娛樂歌」之外,它似乎也是一首男女之間用來談情說愛的「情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1d9a587f8bdd903056478959467e4c9" target="_blank">加拉瓦嘿</a>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潘曾尉和潘梁桃過去都參加過跳系的儀式,雖然當時年少的潘曾尉,尚無資格擔任「向頭」的職務,但她還是依稀記得kalawahe(加拉瓦嘿)的片段,她共演唱了13段。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8a98f59db36d04e92cf66fb240f1940" target="_blank">水金</a>
水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興隆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9b9d0ada64e7e738f2e3265816cec7d" target="_blank">老開媽</a>
老開媽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謠歌詞完全都以平埔語來唱,但歌詞內容潘文桂也完全不知道。這首歌共有13段,是不斷反覆的有節形式歌曲。不過這首歌的每段歌詞,頭尾都以「lao ke ma」來唱,這個動機和歌詞與台南西拉雅牽曲第四段的最後一句幾乎一樣,兩者之間是否有關,是值得再深入研究的。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a4b7deaf8c2cb536cbeed3182eb9c6d" target="_blank">加拉瓦嘿</a>
加拉瓦嘿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高雄縣六龜頂荖濃村西拉雅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