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收穫祭
首頁 > 祭儀節慶:小米收穫祭
小米收穫祭


kalalisiya
魯凱族
祭儀節慶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縣
探索649筆資料
竹箕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6
竹製呈矩形,箕底線破至5分之3四分方格編底,柳條編身,夾條紮縫法修綠。夾條所用材料為籐皮。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藏品為木製,大致呈棕黑色,柄部紅漆微現,背面有一稜線。匙呈葉形,柄端呈凹形,有一小孔。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藏品為木製,紅漆脫落,背面有一稜線。匙呈菱形,柄端呈凹形,有一小孔。
飯盒(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6
籐製,呈圓形,蓋較盒大些,均為六格編身與夾條紮縫八字形修緣。盒身有一麻繩盒帶環。
骨雕品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6
木與骨製,縱部面呈角形,橫截面盒身呈梯形蓋呈錐體形。蓋為木製,中空,有塞部具一銅環蓋頂圈銅。盒身上雕刻曲折文,線條文,連杯狀梳形文菱眼形文,盒身中孔無底部,蓋色紅,黑相同,盒為黑白色,凹部著黑色。
刀(有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刀為鐵打製,單刃。近柄的一面鏤有飛禽,太陽花,曲折紋,直線紋。刀插入柄木中,外罩銅片使牢固。柄為木製,上鑲鋁釘,磁塊,鋁條,橫截面呈橢圓形鑲有鐵皮。刀鞘背面為木製,以四銅條構成鞘面,二條相合呈正反二凹形,上鏤斜線條紋,二條橫走上鏤曲折紋。鞘背二側鑲打點鋁片,鞘尾呈蛇頭狀,上鑲鋁和銅釘。
皮製背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6
由八塊布革製呈黑色,分三層,袋蓋比袋長,上以皮條繡矩形線紋,竹節文,上下式文與蛇文,袋帶脫格上以皮條繡線文與同心圓文與袋接連的端外繫籐皮。
塗紅小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6
木製紅漆部分脫落,背有一稜線匙部與柄端呈葉形,柄端微曲帶有一小孔。
巫術法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藏品分五個,四個為細竹節,一為鐵片,並少許碎鐵渣。竹最長的8.2cm最短的6.64cm。每竹均有一竹節,竹二端削尖,上端劈開一縫,上夾小碎鐵渣。最短的竹條置鐵的下端以白線紮五個棕色的化學珠子。
手鐲(一隻)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銅製,二端接縫長7.1cm有二銅絲各繞鐲十圈,銅絲一端與鐲端相銲接。
男用皮背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以鹿皮革用皮條縫成四方形。袋蓋上以皮條繡成矩形圖案,小袋在大袋外表。全袋呈黑色,有一綠色帆布製的背帶。
木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藏品為木製,紅漆脫落,背面有一稜線。匙呈葉形,柄端呈凹形,有一小孔。
男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用二寬36.8cm藍布拼縫成,以紅草黃橙及白藍方格布密縫於其上,僅褲上緣露出藍布。褲花邊對稱,由外向內,分別為白,藍方格布,紅,橙黃,紅布縱走拼縫成,中間橙布最寬有12.5cm。腰由上自下以藍,紅,黃,橙,紅諸色布橫走拼縫成。有白色腰帶與四條腿帶。
邊圓葫蘆提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6
籐製,呈葫蘆狀,以籐製條圈為骨,用螺旋編法編成,蓋二側有二籐環,簍近頸處二側穿繫簍繩為簍帶,帶貫穿二環再打結。
籐包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6
藏品共分內外兩層,外層是蓋,內層是藏品的身。全器以籐為材,均是斜紋編法,外層的邊是8字形紋轉紮縫法。內層的邊是夾條單篾紮編法。
卑南鄉東興村東魯凱族群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卑南鄉的東興村,是東魯凱族群的一個部落,位於台東平原西南邊的大南溪畔。這首歌在領唱之後,在眾人的答唱部分,同樣是以魯凱族群持續低音的歌唱方式來進行。
卑南鄉東興村大南魯凱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位於目前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原大南村)的東魯凱族群的傳統歌謠,呂炳川在《台灣土著族音樂》一書當中,以大南村為例,對魯凱族的多音性音樂現象提出了九種組合的類型。這首歌在領唱者歌唱之後,眾人跟著一起歌唱的部分,也呈現了持續低音的多音性現象。
頁面
典藏者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509) Appl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05) Apply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filter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11) Apply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5) Apply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filter
- 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 (5) Apply 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 filter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3) Apply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filter
-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3) Apply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filter
-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2) Apply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filter
-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2) Apply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1) Apply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filter
- 屏東縣霧臺鄉公所 (1) Apply 屏東縣霧臺鄉公所 filter
- 李筱峰 (1) Apply 李筱峰 filter
- 霧台鄉魯凱族文物館 (1) Apply 霧台鄉魯凱族文物館 filter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516) Apply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filter
- 著作權利所有 (105) Apply 著作權利所有 filter
- 著作權利所有-可用於本站提供的服務 (18) Apply 著作權利所有-可用於本站提供的服務 filter
- 拉法葉學院數位資料使用指南 (5) Apply 拉法葉學院數位資料使用指南 filter
-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 Apply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filter
-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1) Apply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filter
- 創用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1) Apply 創用CC 姓名標示-禁止改作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