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探索1311筆資料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泥偶為一坐像1.泥偶二手按著腹部,手掌復疊著,手上三線溝表示手指2.腳上二線溝表示腳指,鼻子略突有二線溝為鼻孔3.嘴略張開,二眼為二線溝。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坐著掮一雙豬的泥偶。(1)右腳約由膝部以下已破缺,左腳有三線溝為腳趾,二腿略彎。(2)右手舉高按著豬四肢左手向前至右邊托住豬臀部(3)豬背部放在右肩上仰著,四肢縮在一起。(4)二線溝為眼,鼻有二鼻孔有耳及耳孔,有口。
胸飾(女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四片鸚鵡羅貝及二“】【”形鐵片串成中間以藍色及白色小珠連綴。
腕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半圓弧長方條銀片,兩側尾端各有數個打孔,兩邊最末端亦各有兩孔,可穿以麻繩配戴。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男坐像,頭帶籐盔,身著籐甲雙手環抱一長條物於胸前,盔大戴於頭上蔽到眼部,臉部僅見其大鼻闊嘴有手指和腳趾。
泥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泥偶為一跪像,雙手抱一小偶於胸前,泥偶之頭形尖,眼、嘴為線溝兩手各有一圓洞,鼻稍突有兩鼻孔。
Kasavakan建和部落青年會所雕刻木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8
這兩件木雕板原是Kasavakan建和部落青年會所中的立柱。1958 年建和部落的青年會所因天主教進入部落而拆毀,會所內的兩件木雕板於當年度2月經民族所助理研究員的德國籍學者鮑克蘭(Inez de Beauclair)女士所蒐集,於3月收藏入館。
頁面
地點
- 臺灣 (1182) Apply 臺灣 filter
- 臺東縣 (1081) Apply 臺東縣 filter
- 蘭嶼鄉 (550) Apply 蘭嶼鄉 filter
- 卑南鄉 (127) Apply 卑南鄉 filter
- 臺東市 (121) Apply 臺東市 filter
- 花蓮縣 (62)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太麻里鄉 (54) Apply 太麻里鄉 filter
- 成功鎮 (46) Apply 成功鎮 filter
- 卓溪鄉 (45)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達仁鄉 (42) Apply 達仁鄉 filter
- 大武鄉 (24) Apply 大武鄉 filter
- 南投縣 (23) Apply 南投縣 filter
- 信義鄉 (23) Apply 信義鄉 filter
- 桃源區 (18) Apply 桃源區 filter
- 高雄市 (18) Apply 高雄市 filter
- 萬榮鄉 (17)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金峰鄉 (15) Apply 金峰鄉 filter
- 東河鄉 (13) Apply 東河鄉 filter
- 關山鎮 (10) Apply 關山鎮 filter
- 鹿野鄉 (6) Apply 鹿野鄉 filter
- 長濱鄉 (4) Apply 長濱鄉 filter
- 池上鄉 (3) Apply 池上鄉 filter
- 台東市 (2) Apply 台東市 filter
- 延平鄉 (1) Apply 延平鄉 filter
授權
- (-) Remove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filter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