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探索1182筆資料
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由五個縱走矩形的象牙飾與八條橫走的色珠串,串製成,端限為象牙飾。有二麻綁帶分別在象牙飾外。象牙飾正面鏤有花葉,樹枝,花心為紅色,其背面中凹並呈矩形,珠串繩目凹處二側的小孔穿過,其縱剖面呈等腰梯形狀。珠子顏色有白、黑、橙、藍、紅、綠、淺藍、透明等色,珠形有六邊形者。藏品稍有損壞。
飯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藏品為木製,匙呈葉形,柄縱剖面呈V形,柄身有一半圓洞,自彎部正面看似跳棋側面形態。全器呈木原色,柄身自最寬處彎曲。
白珠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由八條以白色為主間有雜色,淺藍色及綠色的珠串二端打結成。有綁帶,其一紮紅布。
皮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袋為一鹿皮製,二側紮皮條。蓋下摺呈半圓形。袋帶亦為鹿皮製,二端在袋側上打結。袋帶上有一寬2.2cm鹿皮製環,已卷曲,袋與卷皮環,中置有灰棕色火絨袋,袋帶,卷環均呈黑色。
小圓石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藏品為土色小圓石,近中央處有一周刻線,線側有一處帶有鐵鏽侵蝕的痕跡。
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藏品殘缺,有四縱走細骨條與十條色珠串,珠子顏色有藍、白、紅、橙、黃、綠、透明等色。僅存一綁帶,另一帶脫落。
胸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由二塊麻布縫製成四端有繩環,圖案對稱以菱眼形為主。線條縱走,顏色有黑、紅、黃等色。線條有成曲折紋,有呈箭羽形,亦有呈菱眼形的。
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由四縱走骨條,十四條色珠串構成。每珠串二端接在一起。珠色有白、紅、紫、藍、淺藍、黃、綜、粉紅、黑、雜等色。有綁帶呈人字形紋路。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琴簧為銅片製,一端寬,一端尖,簧根用籐紮在琴柄上,琴柄為竹片製,有長縫比簧稍大些,二端有琴帶。琴柄縱面彎曲,二端較厚存竹肉,中間削薄。器名為弧形單銅簧口琴。
胸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二塊曲折紋麻布拼縫成,四端有繩環。兜以白色為主。二端及中央有對稱的線條紋曲折紋,V形紋,及菱眼形紋,顏色有紅、黃、黑白等色。
口琴套筒(竹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為一竹節製,呈圓筒狀先將竹皮削去,再予以磨光,二端平凹,竹節削掉。蓋有一裂縫。
長胴衣(男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白色為主的麻布製非裁剪式,無領,無袖對襟。衣中央及二側有黑底白點,橙、黑、白黑、橙相間的線條。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六、七條,珠串結紮成,珠串以白色為主,另有淺藍、黑、橙、棕、綠等色,藏品斷折測量不便,有麻製綁帶。
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由一塊鹿布摺合,縫其一側製成。遮與帽相連。有一鹿布帽帶繞帽縫成。帽有幾個小洞。
黑裙(女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黑布製成,二側花邊相同,對稱。由內向外縱走花邊,分別為白底幾何紋花邊,紅、橙、紅相間布條及藍白方格花邊。裙二側緣及花邊下緣鑲細紅邊。有二裙帶在腰際,一為藍色、一為橙色。
男繡花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由二塊曲折紋麻布拼縫成,非裁剪式,以白色為主色,無領,無袖,對襟,襟緣及衣前面及二側有紅、黃、黑三色線繡成的線紋。衣肩上,袖洞緣及背面二側與中央繡菱眼形,曲折紋為主的圖案,間有黑色線條紋。菱眼形紋與曲折紋由黑、紅、綠、紫、橙諸色粗毛線將二塊布縫起來。衣背近下端有二棑橫走線條布紋路。
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弓桿為木製,有一結,內側雖彎曲卻很平。弓弝不明顯,僅較突起。桿身有一裂縫。弦為麻製一端為八字結法,另端亦與弓稍相接。梢尾端呈尖狀,首端呈扁擔頭狀。弓弦為麻繩製成,弦上有一結。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琴柄為竹片剖製二端有琴帶一端呈U形,截面稍彎,二端較厚簧槽部削薄,柄中央有一細長簧槽,中置琴簧。琴簧為銅片製較簧槽略小,簧根以籐皮固定在琴柄上。器名為弧形單銅簧口琴。
木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木製呈缺口環狀呈木原色。二端凸起的側面呈半圓形,有二穿孔,紮一線繩,孔有火的痕跡。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琴柄為竹片剖製,縱截面稍彎,一端呈V形一端呈U形,二端較一存竹肉,有二琴帶,中央削薄有一細長簧槽,中置琴簧。簧舌為銅片製,較簧槽略小些,簧根以竹片籐皮紮在琴柄之一端。器名為弧形單銅簧口琴。
鹿角頭飾(婦女跳舞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柄為鹿角製,呈白色二面刻有不完全相同的圖案。有曲折紋,曲折帶點紋,竹節紋、菱形等花樣。柄頭垂飾,飾由粉紅、藍、黑、淺藍、黃、銀白、棕、綠等色的珠串組成。結成菱眼形再分十一條下垂。每珠串吊一花形帶口銅鈴。
木雕煙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盒為木製正面呈圓形,側面呈橢圓形,有一側線。蓋有塞部及翼部,塞部中凹。盒與蓋各有二相對的小孔有麻繩穿過,可開關盒蓋。藏品呈棕色。
頁面
地點
- (-) Remove 臺灣 filter 臺灣
- 臺東縣 (1079) Apply 臺東縣 filter
- 蘭嶼鄉 (550) Apply 蘭嶼鄉 filter
- 卑南鄉 (127) Apply 卑南鄉 filter
- 臺東市 (121) Apply 臺東市 filter
- 花蓮縣 (62)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太麻里鄉 (54) Apply 太麻里鄉 filter
- 成功鎮 (46) Apply 成功鎮 filter
- 卓溪鄉 (45)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達仁鄉 (42) Apply 達仁鄉 filter
- 大武鄉 (24) Apply 大武鄉 filter
- 信義鄉 (23) Apply 信義鄉 filter
- 南投縣 (23) Apply 南投縣 filter
- 桃源區 (18) Apply 桃源區 filter
- 高雄市 (18) Apply 高雄市 filter
- 萬榮鄉 (17)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金峰鄉 (15) Apply 金峰鄉 filter
- 東河鄉 (13) Apply 東河鄉 filter
- 關山鎮 (10) Apply 關山鎮 filter
- 鹿野鄉 (6) Apply 鹿野鄉 filter
- 長濱鄉 (4) Apply 長濱鄉 filter
- 池上鄉 (3) Apply 池上鄉 filter
- 延平鄉 (1) Apply 延平鄉 filter
授權
- (-) Remove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filter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