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探索1182筆資料
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由十二縱走具條與六色珠串,串接成,有二綁帶。頸飾一端的具條外,套一小長條骨。珠子顏色為白、藍、紅、黑、橙、黃、雜、透明等色。藏品中央三隔內有二色珠串交叉狀。
豬胛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7個。每有一小洞由一麻繩穿成一串。胛均呈灰黑色,無肉附著其上。
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由八條珠串,三骨製橫條構成。珠串二端與橫條密接,有二麻製綁帶,珠串色有粉紅、白、黑、黃、雜、棕等色。
口琴套筒(竹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竹製圓筒狀,先將竹皮削掉,再磨光,二端平凹,竹節削去。
藥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藏品為一扁平圓瓷瓶,瓶口與瓶頸二側各有一把手。把手與頸形成了二個小圓洞。瓶頸下緣有環狀紋呈連續狀,瓶身二側均有捲蠶紋,倒鉤裙草,及花紋。瓶底沒上釉,底緣有缺口。瓶有線繩塞,瓶內有小石子、木渣、灰等物。
織布工具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88
內容物為:打緯棒一支,背帶一條、布軸一付、操作棒八支、經軸一織、絞紗工具一支,已上機之經紗。
材料:梧桐木
木蒸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籠為中空圓木製成,呈黑色,籠口二側有二呈梯形釘釘牢的把手。籠底有二正交寬2.5cm的樹枝為籠架,其上置呈圈狀的竹片。
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紅絨布,藍布互為表裏縫製成,有額帶成絮狀,二緣帶裱藍邊。銀白、金黃、白、綠、藍、黃、紫、紅花等色珠串縫成菱形。其空檔處,上下二緣縫鈕扣。上緣鈕扣下縫十九個直徑1.3cm的銅製扁平圓,及一直徑1.1cm鏤花果圖案扁平圓。1.3cm為徑的扁平圓於橫走平行線條上鏤有「囍」字。
白珠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白項鍊由十六長短不一的白色珠串,二端紮在一起搆成,項鍊帶為麻製。
額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由紅布黑布互為表裏縫製成,二緣為二層銀珠串,其內緣為銀白,草綠色橢圓珠串縫成的曲折紋。再內緣有一銀珠串,二銀珠串夾太陽花,太陽花心為鈕扣,花瓣由,銀白或綠色的橢圓珠構成,每一花花瓣同一色。花二側由銀白或草綠珠構成交叉曲折紋,由綠或銅黃橢圓珠間隔之。
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弓桿為木製,弓弝處較寬厚,有一置箭槽,木桿與弦接觸面平直,桿身一處有結。弦與梢尾八字結法。另端為穿孔套繩法。梢尾端呈尖形,頭端呈扁擔頭形。
耳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銅製,幾乎呈封口不規則圓形。正面鏤透孔曲折紋及透孔花,並紮一色珠環。一端鑲捲蠶紋銅片,另端銲一銅絲製耳鉤與立體多層菊花,花口為一透明珠。
粗黃珠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由三個直徑為0.39cm的細長黃色圓條,三個藍色橢圓珠及許多黃色橢圓珠組成。磁珠有些已破裂。藍、黃磁珠大小均同。
女用藍花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籃布製已剪裁為漢式,右衽有領,五處有按扣,一處在領端。衣二側開叉處長22.5cm。領周、襟上,袖端三處花邊相間,外側為二白底紅太陽花邊,中央二紅、綠色波狀花邊。衣襟內的右側有一花布口袋。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有九條珠串,二端結在一起,骨製,化學製橫條構成,有二綁帶。珠串大致是許多同色的排在一起,有黑、白、藍、粉紅等色相間,間有少許雜色及黃、紅、棕色珠子。
耳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墜帶為藍色珠串及骨條相間橫走排列成。其上端有一鈕扣,下端串一白色具製扇形墜與二帶口銅鈴。
繡花長胴衣(男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二塊繡花麻布拼製裂成,非裁剪式,無領,無袖,對襟,布紋為曲折紋。衣以白色為主色。其前後的二側,後面的中線,後面袖洞緣的橫條及襟上均繡有花邊。袖洞下緣寬13.7cm的花邊,由紅、橙、綠、白、黑、黃等色毛線構成曲折紋,菱形,六角形,正方花等圖案。除此外,衣的花邊為紅、橙、粉紅等色為底的線條紋。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琴柄為竹片剖製成,上有二琴帶,縱面稍彎,二端較厚存竹肉,中央削薄,有一細長簧槽中置琴簧,琴簧鐵片製較簧槽為小,一端器名為弧形單鐵簧口琴。
箭(三叉)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箭桿為帶三個節的細竹桿製成,末端有一弦槽。頭部8.5cm處以麻繩綁三根鼎立的鐵鏃。每鏃均有一倒鉤鏃頭扁平。
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由縱走的四條細骨與一條塑膠條和橫走的八條色珠串,串接成,有二麻製綁帶。珠子的顏色有白、藍、紅、黃、橙、黑、透明、淺紫等色。縱走的骨條為藏品二端限的材料。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琴簧銅片製一端寬,一端尖,簧根用籐條紮在竹製琴柄上。琴柄中有一長簧槽較簧稍大些。琴柄有二琴帶縱面彎曲,二端較厚存竹肉,中間削薄。
頁面
地點
- (-) Remove 臺灣 filter 臺灣
- 臺東縣 (1079) Apply 臺東縣 filter
- 蘭嶼鄉 (550) Apply 蘭嶼鄉 filter
- 卑南鄉 (127) Apply 卑南鄉 filter
- 臺東市 (121) Apply 臺東市 filter
- 花蓮縣 (62)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太麻里鄉 (54) Apply 太麻里鄉 filter
- 成功鎮 (46) Apply 成功鎮 filter
- 卓溪鄉 (45)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達仁鄉 (42) Apply 達仁鄉 filter
- 大武鄉 (24) Apply 大武鄉 filter
- 信義鄉 (23) Apply 信義鄉 filter
- 南投縣 (23) Apply 南投縣 filter
- 桃源區 (18) Apply 桃源區 filter
- 高雄市 (18) Apply 高雄市 filter
- 萬榮鄉 (17)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金峰鄉 (15) Apply 金峰鄉 filter
- 東河鄉 (13) Apply 東河鄉 filter
- 關山鎮 (10) Apply 關山鎮 filter
- 鹿野鄉 (6) Apply 鹿野鄉 filter
- 長濱鄉 (4) Apply 長濱鄉 filter
- 池上鄉 (3) Apply 池上鄉 filter
- 延平鄉 (1) Apply 延平鄉 filter
授權
- (-) Remove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filter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