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種植的耆老智慧

小米種植的耆老智慧

小米穗
撒奇萊雅族
農耕知識
撒固兒部落|花蓮縣
探索645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c5d19940928784133968babd157899a" target="_blank">懷念故鄉</a>
懷念故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c5e3800abc6a581bd21b0920dbe994e" target="_blank">豐年舞曲</a>
豐年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在阿美族豐年祭的最後一天gahahayan時,族人一面跳舞、一面變換隊形時所演唱的歌曲,有時則在此時邀請來參加豐年祭的人一起下場跳舞,達到眾樂樂的目的。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c6241817b22768587d92e5e9518f944" target="_blank">豐年祭之歌</a>
豐年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富里鄉阿美族秀姑巒群傳統詞曲 乃豐年祭之歌舞,為典型的領唱和腔。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cc6560e5e93b06db754dba403b5fd4a" target="_blank">喔厚呀</a>
喔厚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cdf62c57bedef06c89d47cace11d407" target="_blank">春日第十二首</a>
春日第十二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乃慰問、驅邪、祝賀時唱的歌,藉著向神靈的祭祀,祈求達到安慰人心,怯除身體穢氣,及祝福的功能。 譯詞:群靈啊,在天地之間祭的人是我,天地間的我,在天地間祭,群靈啊,我對著天,在天地之間祭,是我啊,祭的是我,在天地間祭,我對天上群靈於天地間祭,是我,祭的是我,在天地間祭。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f88216139781ba250054cd661078b6e" target="_blank">春日第八首</a>
春日第八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結束之歌,用於豐年祭的退場,集體式邊唱邊跳出場。 譯詞:群靈是我,在天地之間的我,靈我在這裡,對群靈,群靈與我同在,是我,我在這裡,天啊,在我這向群靈,在天地之間的我,是我,我在這裡。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f8f053b65ccff2ee37db5d6228220fb" target="_blank">豐年祭青年聚餐</a>
豐年祭青年聚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 這是在豐年祭進行期間的中午及晚上準備去吃飯時,青年組所演唱的歌曲,主要是為了不要讓四個階級的年輕人在吃飯往返的過程中讓隊伍散開來,而演唱的歌曲,在豐年祭吃飯期間,都能聽到這一首歌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0e5efa580ff054e3f0252632813f0ec" target="_blank">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豐年祭典結束之歌</a>
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豐年祭典結束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豐年祭祭典快要結束時才會演唱的歌曲,在舞蹈上本是相鄰兩人牽手,在此時會改為相隔一人交叉牽手。樂句結構上領唱與答唱拍子數相同,領唱答唱皆為三拍,在這部分唱了兩首歌曲,後面接著唱的也屬豐年祭歌曲,有時可用於快結束時演唱,也可平常演唱,所以在舞蹈上可相鄰牽手也可相隔一人交叉牽手。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e13f26dc89417e7e8c89fadbe30154e"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81)</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8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男性年齡階級領唱,已有婦女參與歌舞答唱。第一段樂句領唱三拍答唱兩拍,第二段領唱四拍答唱兩拍。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e2a11794726573b5c414d6f4ad410d5" target="_blank">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歌謠:巫師之歌、鋤糯米田之歌</a>
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歌謠:巫師之歌、鋤糯米田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巫師在祭娛樂神時所唱的歌,緊接著又唱另一首鋤糯米田的歌(依農作物的不同,所唱的歌也不同),本是屬於多聲部的唱法,但在此歌曲中,比較不明顯。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e31dd21e67bf4e7b6a1f553d7ca56ce" target="_blank">祖先的部落-尋根</a>
祖先的部落-尋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尋根(damu na baqi)的曲調,原是一首流傳於光復太巴塱地區,歌詞完全無意義的母音來唱的阿美族民歌(naluwanaiya naiyahohaiyan),後來在民國75年,花蓮的新社噶瑪蘭人第一次回原居地(宜蘭)參加「噶瑪蘭人尋根」活動時,偕萬來就以這首新社噶瑪蘭族人都能朗朗上口的阿美族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e33038d2bb4796df50278565c4c2681" target="_blank">阿美族歌謠</a>
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阿美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阿美族豐年祭活動始末;以及(B面)《賞月歌》、《古歌》、《送禮歌》、《落成歌》、《寂寞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花蓮縣玉里鎮春日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e6ec5d44e8a3beeed6114fd6c739732" target="_blank">誇功宴</a>
誇功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花蓮縣卓溪鄉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e799c038a6357397dc15d00d1910944"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錄音的前八秒有點小聲。由男性女性聯唱,合聲的部分較為溫柔的合音,襯著高亢另唱者的歌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16fd1757c545bbb3ad8d90e8afa7089" target="_blank">春日第七首</a>
春日第七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乃呼喚群靈的「喚靈之歌」請群靈降臨接受獻祭,其中標記著「天──地──人」的相互關係。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1fa12f6bfea489cf29929fd3bcd86bb" target="_blank">婚宴舞曲</a>
婚宴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22bdbb75121abc35b3af3e59c6c78d0"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85)</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8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以婦女領唱與答唱為主。是為領唱答唱皆四拍的等質性祭歌,在歌曲重複時領唱部份有所變化。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4f4546b94e9cd068401f45cfb9a3081" target="_blank">歡樂歌</a>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日常生活口不離歌,歌不離舞,凡在工作、休息、飲酒時,都很自然的唱起歌來,甚至於當場即興跳起舞,歌唱跳舞成了族人重要的生活,這首歌謠也是這樣的情境中產生的,旋律輕快動人,但在應答合唱時出現高八度合音,是一首非常奇特的唱法。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3c0b69de9cca2aa9e4855f2aab714aa"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82)</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8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剛開始時由婦女領唱與答唱,後來年齡階級加入,便由年齡階級領唱婦女答唱。第一段樂句領唱六拍答唱三拍,第二段領唱兩拍答唱兩拍。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41ed864aec64444335d2c3d42457934" target="_blank">那女孩</a>
那女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7503325044b97248c48b2898735a6b8"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93)</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9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兩段樂句組成,第一段領唱五拍答唱六拍,另一段領唱兩拍答唱兩拍,二者可單獨重複演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8347c10ef7d2f0b7ec0dde0135c79c1"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7)</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片中仍以年青階級族人為主,為一首多人演唱的為主的歌舞,往往年輕階級對於歌唱傳統原住民歌曲沒有太大的把握,所以大多都會採用多人合唱的方式來呈現歌舞表演,藉此機會彼此訓練歌舞技術,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85569e8b4c474294c5bdfef7695eb4e" target="_blank">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豐年祭典結束歌舞</a>
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豐年祭典結束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祭典將結束時所演唱的歌舞,從原來的相鄰兩人牽手轉變為相隔一人家交叉牽手,隊形變化不一定只按照圓形,有時是看當時演唱的情況隨意變化。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85dab6322f3d59471b41cc9dfba272b"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8)</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由族中青年階級族人共同領唱的一首歌舞,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片中可以看到長老為年輕人穿著並整理原住民傳統服飾,此為原住民的一大傳統,再影片中仍無看到女性族人共同參與原住民豐年祭歌舞演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