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種植的耆老智慧
探索234筆資料
豇豆(八月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小米搖搖粥—小米用柴火煮開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賽德克花豆湯步驟二:水滾之後,熬煮30分鐘在加入肉類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生活工藝用植物—蘆葦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還小的時候,媽媽和姐姐在田裡工作時會背著一塊遮陽蓆,稱為ko-dih。是使用蘆葦心製作,將採集到的蘆葦曬乾,接著將乾燥的蘆葦心並排,以棉線逐枝綁緊固定。彎腰及蹲下時,背後的蓆子就能遮擋陽光。除了遮陽之外,雨天也能作為遮雨的雨具。
將發芽的火蔥種下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山萵苣與辣椒一同種植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民俗治病植物—檳榔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農人,每當寒、暑假的時候,我會去田裡幫忙工作。家裡種的大多是水稻,由於寒暑假正值最冷與最熱的時節,田裡的水不是冰的就是燙的,手腳長時間泡在裡頭,回到家時都已經紅通通,甚至是破皮、發炎了。
河堤邊準備開花羅氏鹽膚木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路蕎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祭儀常用植物—芒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對阿美族人來說,芒草是與祖靈溝通的媒介,這些芒草多長在山上,雖然祭典中需要用到的量不多,但仍需要特別上山採。香蕉葉與榕樹葉也是祭儀中常見的植物,但是比較常見的是頭目手持芒草為部落祈福。
菜園發現龍葵會特地留下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生活工藝用植物—稻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每年七月和十二月割稻後,剩下的稻草有許多用途,像是餵牛、做成掃把和蓋雞舍的屋頂。除此之外,對孩子來說最開心的莫過於用稻草做跳繩,稻草做的跳繩很耐用,幾乎不會壞,遇水後跳繩會變得很厚重,不好甩動,但經過曬乾後就又像全新的一樣。
山苦瓜果實跟葉子都可採集食用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春天是南瓜種植的好時機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山萵苣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分好顏色的黑芸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頁面
典藏者
- (-) Remove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