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草

芒草

有著祈福之意的芒草結
剝開芒草花苞
Miscanthus floridulus五節芒
pwakih[花苞]
撒奇萊雅族
民俗知識
撒固兒部落|花蓮縣
探索1140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f9195917d9374e9ad8eb4b23f10baa6" target="_blank">那魯哇魯灣</a>
那魯哇魯灣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f996c42a7545a7f1cb8f78fe49dc7e5"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6)</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兩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六拍、答唱七拍,可重複;第二段領唱的有四拍、答唱七拍,可重複。現場有喝酒晉級儀式所以較吵雜。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fe1268103abb980b2a23351f3ff8f2b"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7)</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兩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五拍、答唱一拍,音高較低;第二段領唱的有七拍、答唱五拍,音高較高亢;皆可重複。通常來說答唱的比較沒有變化但是此首曲子答唱也有變化。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1086ca64eab5559d789cbb89457a937" target="_blank">豐年祭大會舞曲</a>
豐年祭大會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1322a86d6544e7f15d3d7e9d207ee42"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4)</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是首由青年階級不包括青年總管的集體原住民歌唱音樂,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從服飾上可以看出老年階級會穿著華麗的傳統服裝,年輕總管以上階級則不著華麗服飾只披著檳榔袋,在片中可以看到年輕總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afd64d27a01cfc75f9d8a28ffdc8162" target="_blank">慶豐年</a>
慶豐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這首慶豐年,不管是曲調或歌詞,都是Kavalan族人的傳統民歌。雖然歌詞當中只有春耕、夏獲、興奮、阿嬤的辛勞等四句,但整首歌謠卻涵蓋了慶祝豐年之意。歌曲的形式,也是以A-B-A的小三段歌謠體為架構,中間的B段,可以隨領唱者的意識來作即興變化,A段則是不變的部份。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b1f3c3338d6f9b3b815972cc3fb2e2b" target="_blank">烏來之夜</a>
烏來之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bb4e27b1775c169f6aad6a4d875353e" target="_blank">歡樂聚會</a>
歡樂聚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bfc7e3219bbb37bb06deb60e50ffbbd" target="_blank">青春舞曲</a>
青春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c21d90b74ca1a61c82217c8cd844bf2" target="_blank">懷念故鄉</a>
懷念故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懷念(kasianem),曲調原來就是宜蘭地區噶瑪蘭人的傳統民歌,但在1883至1888年間,時在蘭陽平原傳教的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將這首民歌曲調收錄到「聖詩集」當中,後來駱維道博士加以配上四部和聲,而成為台語聖詩的第63頁的聖歌「真主上帝造天地」。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c5ca28878c29e0654cb57300e7a3b0c"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5)</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第一段樂句領唱部份由於有的音可延長或縮短,且為配合舞蹈節奏,所以其拍數從十六拍至十九拍不等,並加上穩定的四拍答唱,第二段則是領唱兩拍答唱兩拍。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c865b105489a16638214c6781eea041" target="_blank">幫工戲waohbade之歌(二)</a>
幫工戲waohbade之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西拉雅大滿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在幫工完成當夜,主人夜宴後參加幫工的族人所演唱的「幫工戲」之一。曲調有別以前面一首,前者是以徵調式的副調式來演唱,這首卻是以宮調式來演唱。兩者的曲調結構有一共同特性:都是以四句構成一個完整樂段,然後不斷的反覆該曲調,歌詞卻一直變更。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cd7e98d021388f38475a1adcde32d73" target="_blank">懷念歌</a>
懷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cf9d47c212d22872a856975f116a154" target="_blank">歡樂之夜</a>
歡樂之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50cefdf7205af9a64e83a4be26849bc" target="_blank">豐濱阿美族敘事歌謠</a>
豐濱阿美族敘事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由女性一人獨唱。阿美族歌謠大多以群體性參與的方式來表現,獨唱的歌謠很少,這首夾唱夾敘的歌謠,有比較濃厚的敘事性內容。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52eb72c4c65cdff493aad86bb9445bb" target="_blank">春日第十首</a>
春日第十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部落的「成年禮」結束後,到爐主家招待年輕人及老人,室內坐著老人,室外有年輕人唱跳著,此曲乃室內老人唱的歌,老人會邊唱邊踏右腳,由於是老人的歌,因此速度不快緩且有力度之呈現。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f789f4e351b6d03699e96244a7b7f04"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9)</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兩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六拍、答唱七拍,可重複;第二段領唱的有四拍、答唱七拍,可重複。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b0c69aaafd3e67a0fe54ff06610a238" target="_blank">敘述寂寞之歌</a>
敘述寂寞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社萬榮鄉馬遠村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b10245b8eeeb1e9b6af783e64572864" target="_blank">送神靈之歌</a>
送神靈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儀式將畢,病人也病癒。老巫師於是帶領眾巫師們,把儀式之前所召請的眾神靈,再次迎送回到另一個世界。在這首祭歌當中,我們只聽見巫師們唱著內心對神靈的感激之情。這首送神之歌,在曲式上是一首標準的小而美的A-B-A「小三段體」,A段都是無意義的虛詞,B段則是實詞的部份。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6801c1228d9c95ac4e4b5f1489f14e7" target="_blank">獵前祭槍歌</a>
獵前祭槍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獵前祭槍歌是過去布農族要進行群體狩獵時所演唱的儀式歌曲。不過在花蓮的丹社群(take vatan),則是在獵歸之後,在巫司的祝福下才演唱。歌曲內容除了感謝獵槍讓其獵獲獵物外,一方面也感謝獵物,並祈求獵物們的原諒,以及希望下次打獵時,能獵獲更多的獵物。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6802bff853b729272f8aa258ecec22c" target="_blank">被休的女人之歌</a>
被休的女人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6cfb08c9f60faa681151c9b9d013c5a"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3)</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年輕人領唱,腰和腳上都綁著鈴,跺腳時會發出鈴響。由兩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七拍、答唱五拍,可重複;第二段領唱的有兩拍、答唱四拍,可重複。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7830270aa9121e7d49e2f67a6ab03b2"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65)</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6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婦女領唱,有兩段主要樂句構成,領唱十拍答唱兩拍、領唱兩拍答唱兩拍。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3b6faa66aee56528a5fc7d12b56037e" target="_blank">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a>
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屬豐年祭過程中較輕鬆的歌舞,舞步變化較多,有時會僅原地跺腳不移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