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草
探索1024筆資料
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由紅、黑布互為表裏縫製成,只有一綁帶為藍紅毛線夾製。上下緣由金黃,草綠橢圓体珠串繡成曲折紋。二曲折紋內緣,由銀白色串構成線條及曲折紋,在三角形空檔中有草紋,菱形中有太陽花紋,花心為鈕扣製,花瓣為橢圓体珠組成。花色是白、綠、黃無秩序的相間排列。
套柄標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為桂葉形標槍,槍套在木柄上,柄末有一托成圓錐形,鐵質,套在柄末。鞘為二塊木塊合併,用籐編圈在鞘末、中、頭三部分紮緊。
噶瑪蘭族女子兩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13
一套6件。
為2013年全新製品。
包含:1.頭飾*vuguq(噶00016)、2.情人袋*luvus(噶00017)、3.上衣ulus(噶00018)、4.兩片裙 sugun(噶00019)、5.綁腿(一對) vudu(噶00020)、6.項鍊(噶00021)
女用胸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4
紅布滾細條白布邊,下縐細珠粒及塑膠管穿成之流蘇。巾上貼縫黃色、綠色亮片。圈飾黃白波浪狀花邊,並以花編及亮片分隔成四長方格。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含(20689胸巾 20690綁腿布 20691.92腰帶及20693佩袋)。
胸兜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由二塊有色麻布縫製成,圖案對稱。布以菱眼形為主要圖案,有白色的有黑色,有橙色的,亦有黃色的。在這些圖案間以黑底白點線為分界線。
陶甑(蒸米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器物為圓桶狀,質地很粗,外為黑色,內為黃色,底部有小圓孔數個,為圓底,腰部略凹進,為全器最小的部份,腰部兩側各有一把柄。
木杵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一套三件,包含長木臼一件(20599)及木杵兩件(20600、20601)。
山羌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為山羌頭殼製成,有二對角、二眼洞 、耳洞及耳朵,表面有殘餘的獸毛。(標本卡原標記為獐帽,由獐頭殼製成。本館2021年常設展布農族展區更新時,經確認為山羌帽。)
頁面
地點
- (-) Remove 臺灣 filter 臺灣
- 花蓮縣 (1024)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光復鄉 (583) Apply 光復鄉 filter
- 壽豐鄉 (58)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卓溪鄉 (45)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富里鄉 (41) Apply 富里鄉 filter
- 豐濱鄉 (36)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瑞穗鄉 (34)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新城鄉 (28) Apply 新城鄉 filter
- 萬榮鄉 (24)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吉安鄉 (23) Apply 吉安鄉 filter
- 花蓮市 (23)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秀林鄉 (22)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鳳林鎮 (14) Apply 鳳林鎮 filter
- 玉里鎮 (5) Apply 玉里鎮 filter
授權
- (-) Remove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filter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