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草
探索1032筆資料
木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木製呈缺口環狀呈木原色。二端凸起的側面呈半圓形,有二穿孔,紮一線繩,孔有火的痕跡。
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為半球形的帽子,簡單合縫螺旋編法籐帽。無帽沿。在左右二邊底有下顎帶。
樹皮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年輕男子入山砍Rorang(構樹)後剝取樹皮,由老年人接續敲打加工,成品多是男性穿著。民族所研究人員調查時,樹皮布的製作文化已逐漸失傳,當時由Unak Tafong(何有柯)示範回憶中的做法,製作所需的石刀與槌。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
脫頭標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槍頭有四倒鉤,幹為竹製,共六節,有四竹皮人字形編之箍。槍頭與幹以39.0cm長之麻繩連接。
貝珠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項飾為九塊長方形貝與並排的貝珠串成五條,貝珠相隔成九段。全長85.5cm貝寬2.8cm貝長1.4cm在第六段的串成小珠條,五條末並排,無規則的相交一起第七段中間二條相交。貝珠中有一些是黑色,方貝塊面光滑,反面中間有一橢圓凹陷。
套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全套袖以本色番布製成。雙層,未經剪裁,中間開口,長53.0cm。袖口及肩部都有紅色麻製鑲邊,鑲邊有黑色條狀花紋與紅色麻線相間排列。
長木臼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一套三件,包含長木臼一件(20599)及木杵兩件(20600、20601)。
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手鐲一對。鎳製。以螺旋狀斜紋構成。兩端不相連。可以伸縮。
小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1
柄為木製,前端約成25°彎曲,長約11cm。鋤頭為石製,以鐵線縛於柄前端。
有腳青銅撞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共有三束青銅撞鈴(共15枚),繫於一粗繩上。每束有五枚鈴,以麻繩繫之,繩上套有長4.0cm之細竹管,撞鈴上部為方格紋,領左右兩端有兩圓突起。
銅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周19.2cm、寬1.0cm。兩端不銜接,大小可任意調節。上有刻線紋飾。
頁面
地點
- (-) Remove 花蓮縣 filter 花蓮縣
- 臺灣 (1024) Apply 臺灣 filter
- 光復鄉 (589) Apply 光復鄉 filter
- 壽豐鄉 (58)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卓溪鄉 (45)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富里鄉 (42) Apply 富里鄉 filter
- 豐濱鄉 (36)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瑞穗鄉 (35)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新城鄉 (28) Apply 新城鄉 filter
- 萬榮鄉 (24)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吉安鄉 (23) Apply 吉安鄉 filter
- 花蓮市 (23)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秀林鄉 (22)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鳳林鎮 (14) Apply 鳳林鎮 filter
- 玉里鎮 (5) Apply 玉里鎮 filter
授權
- (-) Remove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filter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