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
探索661筆資料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下部以麻布為底,背之下部長47cm,為紅、黑、白色線挑織而成,有幾何花紋,挑織花之最上邊上,有紅線之流蘇,前襟、下部亦以紅黑線挑織,背部中間補一絲織之布。
北部阿美女子情人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11
北部阿美里漏部落女子服飾一套,稱為lusi,含帽花,上衣,裙,胸兜,腰帶,假髮,腳套,情人袋,項鍊共9件(20783-20791).
銅製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鍍銀的小圓圈製成的金屬鏈,鏈的兩端各有一個小環,以細麻繩連接二環使此鏈呈環狀。鏈的外面有十七束菱形小金屬葉,葉下的裝飾又分二種:
(1)菱形葉綴有兩片金屬葉,中央綴有一小銅鈴。
(2)菱形葉下綴有三片金屬葉。
(1)與(2)相間排列。
套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夾織有紅藍絨線紋,四道之白麻布縫成長筒袖,袖上夾織紋在肩及袖口處。
披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褐色帆布上橫綴十五道紅色絨線裝飾,三道較寬者(4.0cm)夾二道較窄者(2.5cm)。一邊兩角擊一布條。布上有幾處破洞。
男用吊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二片長67.5cm之白布,上接一寬9.5cm之同質白布,二端各接一長19.0cm之布繩。白布上貼有長63.0cm之紅色織錦三條,及布條三條,二白一藍,藍者作鋸齒狀,白條上貼有黑布鋸齒紋。褲腳底及距底23cm處,各釘有一布條。
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8
藏品為捺鑽。鑽身是主要部分,以圓木桿製成,上端較下端為細。靠近上端處有一圓洞為穿繩之用。由下端算起,在全鑽身長的四分之一處有一圓形木盤,為固定鑽的重心。最下端是鐵製的鑽頭,直接插在鑽身內。橫板中間較寬,兩端較狹,呈近似的橢圓形,中央有一圓孔,較鑽身稍大,以備將鑽身插入孔中。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為紅色長布條二條,白色長布條三條,五條上端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縐各式彩帶,末端有14.0cm長之紅、白、綠色絨線流蘇。
長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五塊長方形白貝片連串而成,最大之貝片長3.5cm、寬3.6cm,最小者長3.2cm、寬1.9cm。每貝有二孔貫穿,以細麻繩串起。
竹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此弓與箭合稱Pana'。
竹弓用Fitonay(刺竹)中段製作,劈削成形再烤乾。弦以麻繩為首選,也有用Rorang(構樹)樹皮。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一枚貝片連成,貝片之兩端各有一小方塊貝片,其餘九塊長3.6cm,寬2.6cm。貝片兩側有二洞以繩繫之,最末端貝片破裂。項飾之兩端有綠絨線為穗。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9塊貝片連串而成,一端之邊上兩塊較小,最外者長3.0cm、寬2.0cm。第二塊長3.0cm、寬2.7cm。第九塊較大,為正方形,長寬各皆為4.0cm。餘諸塊大小相同,長3.5cm、寬3.0cm、厚皆為0.4cm。兩側各有四小孔相通,以二麻繩串起,兩邊各有紅毛線及細麻繩編成之辮子一條。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由十一塊貝片連串而成。貝兩端鑽了二洞,將貝片連串起來,項飾兩端用紅絨線編成辮子。
木甑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壁厚不一律,口部較薄,中間較薄,腰部有二把手,便於移動,內壁上下垂直,變化較小,唯靠近底部處有一突出的厚邊,為放置竹篾之用(竹篾已經不見),這個邊不是原來與木甑連在一起的,而是另外用釘子釘上去的。
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對襟,無袖無扣,以白麻布為底,背部之下半以櫻紅色毛線及黑絨線挑織而成,黑色線所挑織之條紋上有白色挑織之幾何花紋。前襟之下端,亦各有三條紅黑毛線挑織之花紋,麻布有破洞。長寬指數210.8cm。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4
紅色袋,雙層外折有一口袋,口袋上有一對鈴鐺,綴以亮片、花邊。袋上並有玫瑰紅、綠、黃及紫 四色流蘇‧袋上兩邊用黃色毛線各紮一朵花‧背帶上有波浪狀黑白花邊,白色花邊車成菱形,各菱形中間縫一小圓鏡。
額帶(紅布穿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為兩層。表層為紅麻布製成,周圍有二條金色小玻璃珠,中央原有十八片(已失3片)白色金屬片,直徑2cm,小片之間有三條或四條玻璃珠,長2.2cm,帶之兩端有紅、黃之繩辮。
黑色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色玻璃珠串,一共有五串,每串長65.5cm。用一長10.5cm。紅絨線編成辮子,把珠串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