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
探索1842筆資料
珠串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33顆珠串成 (含 :30顆珠+2顆半個豆型小珠+1顆六面圓柱),珠飾的兩端以紅色小辮繫起,呈圈狀。
頭飾(女青年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頭飾成蝶形,共兩片向上翹,四周緄以紅布邊。底為黑色,上釘有8個銅片及12個小銅珠,釘成十字形花紋。頭飾上翹之兩片,各釘有三束紅絨線,兩片相交,正中釘一菊形花,另有兩粗條黑布,可繫於頭後。另有細長黑布條,掛於頭後部。
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手鐲一對,以螺旋狀斜紋構成,兩端不相連,有缺口,可以伸縮。其中一個中段及末端破損。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九塊貝片連串而成,最大者長3.4cm、寬3.5cm。最小者長2.9cm、寬2.6cm、厚0.6cm。每片兩側各有二孔貫穿,以細麻繩串起。
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由四縱走骨條與十二條珠串二端皆在一起組成。珠色有白、紅、黃、黑、藍、紫、橙、透明等色。頸飾二端有綁帶。
耆老素麻布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便服或工作服,以二幅麻布製成。本件採人字形織紋,較經緯線平織法的衣服更為美觀且耐用。族人為保持衣物美觀,會埋在沼澤地或是土裡,使衣服顏色成黑褐色。參加喪事時也會穿。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六枚方貝塊連串而成,大小不一,最大的3.4cmX2.9cmX0.5cm。最小的3.0cmX2.5cmX0.3cm。兩側有孔相通,孔之數不一,最多五孔,最少二孔,有二條麻繩穿過。
黑色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色玻璃珠串,共二十二串,每串長109.0cm,其間雜有白色及黃色小珠。玻璃珠都很小。在一頭用紅布條纏一圈,與紅布相隔7.0cm處,在紅、藍色絨線纏紮。
竹弓(麻繩弦)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平弓,竹製。梢尾有錐形鐵梢。弦由麻繩做成。弦的一端成8字形圈,弛時上圈扣住梢頭突出,張時改用下圈。不張弦時,弓身略呈弧形。
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六枚長方形貝片及黑、白、籃小珠連串而成。貝片最大3.2cmX2.0cmX0.5cm。最小:2.5cmX0.9cmX0.4cm。兩側各有五孔相通,以便麻繩通過。貝片與貝片之間穿以小珠,麻繩於兩端合成一條,上繫有「乾隆通寶」字樣之銅錢,小銅鈴及一瑪瑙珠。
藍色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淺藍色細小料珠,每串約有400粒,共九串,兩端以粉紅色絨繩辮為長條流蘇(粉紅色已退色)。
竹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匙全部以竹為材,匙身以竹的自然形狀刻成,開口處為斜坡狀,柄部與匙身連在一起,利用自然的趨勢刻成,匙身與柄部約成160°。
木甑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木甑圓形有蓋,蓋為兩塊木塊釘成,中間有一縫,寬0.5cm。與縫垂直方向有一橫木為柄。柄長26.3cm、寬2.3cm、高3.4cm。頂上二端向下削小。中央有一長6.7cm、寬2.3cm、高1.8cm之長方形空洞,以便手之把持。有一角上破損一塊。
長條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長條貝塊串成,共十二塊,每塊長5.0cm、寬1.0cm。貝塊縱面有兩洞以繩穿之。同時穿以紅絨繩,兩端有紅絨線辮形流蘇。
竹酒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87
上下以一紅尼龍繩帶繫之。
文物上有以簽字筆寫有"籌備主任委員林勇雄贈 76年8月30日 伐獨木舟紀念"字樣。
北部阿美女子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11
北部阿美里漏部落女子服飾一套,稱為lusi,含帽花,上衣,裙,胸兜,腰帶,假髮,腳套,情人袋,項鍊共9件(20783-20791).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三條以淺藍色為主的珠串二端紮結成,僅有一兩個為白色,黑色,透明淺藍及銅黃色,綁帶為麻製。頸珠殘缺,脫落甚多。
女綁腿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5
四方黑布中間車縫一道白色布,兩端用綠色線編繩供繫綁,繩尾端作流蘇狀,黑布下方一邊車縫一寬幅白色帶,亦供繫縛。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此女巫服飾全套含20703女上衣、20704女裙、20705女胸巾20706女綁腿布、20707女額帶、20708女項飾、20709及20710女腰帶。
頁面
地點
- (-) Remove 臺灣 filter 臺灣
- 花蓮縣 (1842)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光復鄉 (656) Apply 光復鄉 filter
- 玉里鎮 (188) Apply 玉里鎮 filter
- 花蓮市 (188)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卓溪鄉 (126)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壽豐鄉 (83)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豐濱鄉 (78)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吉安鄉 (72) Apply 吉安鄉 filter
- 秀林鄉 (61)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瑞穗鄉 (58)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富里鄉 (55) Apply 富里鄉 filter
- 新城鄉 (53) Apply 新城鄉 filter
- 萬榮鄉 (25)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鳳林鎮 (18) Apply 鳳林鎮 filter
典藏者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796) Appl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 Internet Archive (600) Apply Internet Archive filter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34) Apply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121) Apply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filter
-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86) Apply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filter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3) Apply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filter
- 花蓮鐵道電影院 (2) Apply 花蓮鐵道電影院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