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
探索1842筆資料
女用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4
紅色袋,雙層外折有一口袋,口袋上有一對鈴鐺,綴以亮片‧花邊。袋上並有玫瑰紅、綠、黃及紫 四色流蘇‧袋上兩邊用玫瑰紅毛線各紫一朵花。背帶上有波浪狀黑白花邊,白色花邊車成菱形,各菱形中間縫一小圓鏡。
女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一塊藍布,寬72.0,二邊緄一道淺藍色邊,右側在淺藍邊外接一寬11.8cm之黑布,下邊緄以紅邊,下部邊緣有寬11.5cm之細布條貼飾,其間雜有紅毛線刺繡。
口琴(雙簧帶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竹製琴身,銅製琴簧。二簧根部平行置於二簧孔上端,琴之部分削成淺槽,上再用細籐皮穿繞二槽間及其兩旁的長方形小孔,且各墊的小竹籤於籐皮與簧上端之間琴簧根部固定,下端則可自由振動於簧孔間。琴上下端各鑽一小孔為繫繩之用,琴身呈半發狀。琴筒長7.7cm、筒徑2.2cm。口端開口,底為竹結。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一塊正方形貝片連串而成。每片大小約同,長寬各約4.0cm。每片二側各有四孔貫穿,以細麻繩連串起,二端各有一絨線繩。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4
領圍、袖口圈飾黑、白波浪狀花邊,衣身主要之上部為紅色,下部寬幅黑色部份,則圈飾紅、白、黃三色花邊,整件衣腹皆以細條白布滾邊。
花蓮壽豐鄉光榮村林阿妹製作,女子服飾全套(分類號20686女子羽冠、20687女上衣及20688女裙為同一套)。
額帶(紅布穿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共兩層。表層為紅麻布,底層為深藍色布。表層周圍有三條金色玻璃珠。中央原有十八片(1片已失)圓形白色金屬片,直徑2.0cm,金屬片之間有兩條金色珠,長1.4cm,帶之兩端繫紅色布帶。
銅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手鐲一對,粗0.4cm,以黃銅線螺旋迴捲而成,兩只手鐲皆六回捲。
套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一夾織有紅色黑色毛線紋飾之白麻布縫成一長筒形,長33cm寬15cm,最寬約17.0cm。套袖之花紋有方格紋,X形紋及小梅花紋,菱形紋,紅黑線條紋。套袖共有一對。
箭(鐵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無羽單鏃鐵箭。刀為圓角菱形,腳部為圓柱形。頸部以麻繩扎於幹上。幹呈黑色,四節,前端較粗,末端較細,有扣。
竹笠(男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三分斜紋編法,單篾紮邊而有夾條,外再加一籐邊。
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麻繩規則地串起內外交錯的黑白珠貝,每段皆為四排(黑白白黑、白黑黑白),共有三十餘段,全長55公分。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由十一塊方貝連串而成。兩端用藍及灰絨線編成辮。
額帶(紅布穿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紅色麻布,周圍釘兩圈金色小玻璃珠,中釘十三片白色金屬圓片,直徑約1.7cm。兩金屬片間有兩道銀色小玻璃珠。紅布略有破損。
樹皮布製成被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該藏品係幼兒所睡之被,布料較白且軟,打裂處多用麻線縫綴之。
女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95
以玫瑰紅、綠、紫三色開絲米龍線纏繞編成。距兩端約27.0cm處縛繫住作為流蘇。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吳阿風製作,此女服飾全套含20703女上衣、20704女裙、20705女胸巾20706女綁腿布、20707女額帶、20708女項飾、20709及20710女腰帶。
後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深藏青色布,三面緄以紅邊,一邊延至下邊一半有九道細白布條為飾,其間夾有白線刺繡。夾於此之一角有白、黃線刺繡。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枚正方形貝塊連串而成。中間一塊特大,長寬約4.2cm。餘者九塊長寬約3.5cm。兩側各有四孔相通,以便麻繩穿過。項飾兩端有紅絨繩穗。
小號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魚筌會放在拉告底層的竹管間,內放誘餌。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口琴(雙簧)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竹筒內有單簧及雙簧口琴各一,以竹片為琴身,表面稍凸出,裡面稍凹入。簧槽呈不規則形,挖空。簧為銅質,呈三角形。底部固定,頂懸空,兩端各繫以小細線。
頁面
地點
- (-) Remove 臺灣 filter 臺灣
- 花蓮縣 (1842)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光復鄉 (656) Apply 光復鄉 filter
- 玉里鎮 (188) Apply 玉里鎮 filter
- 花蓮市 (188)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卓溪鄉 (126)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壽豐鄉 (83)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豐濱鄉 (78)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吉安鄉 (72) Apply 吉安鄉 filter
- 秀林鄉 (61)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瑞穗鄉 (58)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富里鄉 (55) Apply 富里鄉 filter
- 新城鄉 (53) Apply 新城鄉 filter
- 萬榮鄉 (25)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鳳林鎮 (18) Apply 鳳林鎮 filter
典藏者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796) Appl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 Internet Archive (600) Apply Internet Archive filter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234) Apply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121) Apply 農業部農業試驗所 filter
-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86) Apply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filter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3) Apply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filter
- 花蓮鐵道電影院 (2) Apply 花蓮鐵道電影院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