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種植的農事管理
探索666筆資料
竹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匙全部以竹為材,匙身以竹的自然形狀刻成,開口處呈斜坡狀,柄部與匙身以自然的趨勢刻成,兩者相連一氣,呈160°角度。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一枚正方形貝塊連串而成。貝塊大小大致相同,每邊長3.4cm、厚0.4cm。兩側各有四孔相通,以便麻繩穿過。兩端繫二紅麻繩辮。
小銅鈴(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為一串中央有一圈脊,空心之球狀物共17枚。後面有一小銅環,以便鐵線穿過。鐵線順序穿過無數小銅鈴,分兩段,鐵線之兩端鉤起,兩段可以套合成圈狀。圈周圍約44.5cm。
貝片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貝殼、獸骨等材料製成,通常為男性使用。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由紅白二色布條五塊上部縫合而成。布條下部有七條花邊連綴的橫條。各布條下有紅白綠色的流蘇,長9.0cm。
竹笠(男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為斜紋編法,修緣為8字形絞轉紮縫法。笠之內層以二竹篾,彎成環狀,以便戴於頭上,材料為竹篾。
大麻布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白麻布製成之長方形口袋。麻布為雙股麻線以方格形織成。袋口呈毛狀。帶兩端釘於袋兩側,帶中則釘於袋底。
髮簪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同大小,同形式髮簪四件,一日本明治時代銀幣,直徑2.2cm,上有龍紋,背面焊接一金屬柄。
母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部落不再舉行祭儀已久,族人對祭祀用陶瓶較無記憶,說法也不同。呼喚神靈下來請喝酒之處。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為一藍布製成長方形口袋,袋外綴有長15cm、寬23cm紅布,其上貼縫長條齒紋,黑藍相間,帶以黑布為底,上縫紅布,其上又縫綴齒形長條布。袋上流蘇為紅白絨線,長5cm。
石杵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8
石杵分兩種:完整的,即一根石杵為一塊石杵製成的,這種石杵在馬太安一帶很少使用。另一種石杵是用兩段實材接成的,中間以竹或籐連起,馬太安的居民多使用後者。所以如此,完全是受材料的限制。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枚方貝塊連串而成,全長44.6cm。大小不一。最小4.1cmX4.1cmX0.6cm。兩側各有四孔相通,僅靠外側之二孔穿以麻繩,其中3片已脫落。
竹笠(男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斜紋邊法,修緣法為8字形編法,另外加上夾條縫紮法。
樹皮布製成背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背帶計兩條,為婦女背負幼兒時所用,該種樹皮較白且柔軟。如砍取的樹皮細而長時,不適合作衣服、被褥等時,即當作背負嬰兒使用的背帶。背負嬰兒的方法有二:其一為將嬰兒揹在背上用背帶綁之,另一方法將嬰兒側掛於胸前。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以五幅棉布製成,上端五幅連在一起,下端分開。中間的三幅是粉紅色,外邊二幅是大紅色。每幅的下端各有綠紅黃三色絨線多束,並有各種鑲邊多條。
頁面
典藏者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596) Appl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49) Apply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9) Apply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filter
- Internet Archive (8) Apply Internet Archive filter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4) Apply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