蕗蕎
探索742筆資料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以紅白藍色三布條上端縫合而成,紅色布條在兩旁,藍色在中央,每條布之下半部裝飾以彩帶及花邊,末端有藍紅黃色製成之流蘇。
插柄標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鐵為槍頭及托,竹為幹。槍頭為柳葉形,末端插入幹內,以籐編之小圈紮緊。槍頭上套著以木製成的槍頭套。托為錐形,上端有圓形套,桿則插入套內。
腰圍(青年男子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腰圍以黑色布料四塊用麻繩縫接成長條,兩端邊緣各有二塊凹入,凸出邊上有二紅絨球,其中一絨球脫落,近兩端之黑布上,以紅絨線挑繡成條形紋。中央一條為鋸齒狀之花紋(凌曼立1962:121)。
果殼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果殼匙,中間寬,漸向兩端收縮,末端較前端尖,已損壞,匙裡靠口之處,兩側各有一道突起之痕。無雕刻花紋。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塊方貝片連串而成。貝片邊長3.3cm、厚0.4cm。兩端各有四孔相通,以便麻繩穿過。項飾兩端繫綠色毛線。
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9
酒瓶,來自於示範表演產品。文物已破裂不完整,有修補痕跡。
珠串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共 33顆珠串成。 30粒橢圓形瑪瑙珠,及二粒圓形、一粒長2.2cm、六角形瑪瑙珠串成。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十三塊貝片連串而成,最大者3.2cmX3.5cmX0.5cm。最小者3.2cmX3.0cmX0.4cm。每片兩側各有四孔,以細麻繩串起,兩端各繫一絨線。
男用吊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藍布兩塊,上部縫合約8.0cm長,布正面另縫一長約80.0cm、寬48.0cm之深紅色細麻布,綁褲下端有兩組細布緄條。各組為兩白布條,中央一深藍布條。褲邊另繫有布搓之繩約27.0cm,共二條。褲管以布製鈕扣,褲腰為布帶。
箭(葉形有倒鉤)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刃部末端有一對倒鉤,鏃頭扁平似葉形。鏃頸部插入竹幹內,竹幹與頸接觸處之下方3cm處,有二圈鐵線紮緊,另外是繩子紮緊。竹幹有三節,竹末部有扣。
陶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Mifetik(祭告)盛裝酒之陶瓶。推測原先可能有一個木塞,搭配線繩便於隨身攜帶,隨時可用手指彈酒,口唸Olic(禱詞)。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雙管鼻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1
雙管鼻笛為兩個單竹管以梯形木塊及藤箍綁合。馬太鞍有三音孔及四音孔兩種鼻笛。吹奏時手持鼻笛,吹口按在鼻下,以鼻息吹奏。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菱形簇箭(鐵鏃單叉)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菱形簇箭,近鏃鋒處較薄,鏃腳橫斷面為圓形。幹前端粗,後端細,上有五節,有扣無紋。
一串羽毛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共22根羽毛,每根羽毛大致一樣長,羽毛桿末端穿洞,用麻繩將末端串起。
腰帶(男女通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腰帶以紅色番布製成,上有二種條紋:一為白、黑、黃三色拼成,一為黑色上有白色花紋者。前者三條,後者二條。兩種條紋相間直線排列。腰帶之邊緣亦為黑色條紋,上有白色花紋。腰帶兩端有紅色絨線及以番布織成絲狀之流蘇,最長30cm。
鹿毛耳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帶毛的鹿皮一條,長5.0cm。在近皮一端約有2.5cm處纏以黑絨線,其中部再纏繞以紅絨線。
阿美族太巴塱部落Kakitaan祖屋雕刻柱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8
祖祠是往昔阿美族太巴塱部落宗教信仰的核心所在,Kakitaan家原祖祠已不復存在,僅餘此批木雕刻屋柱,除了保存狀態尚佳之外,藏品蒐藏資料也清楚明確,益顯其珍貴,並富有研究價值。木柱雕刻型制特殊,圖紋所表現口傳故事、起源傳說具有豐富的內涵,亦成為該族群近年祖祠重建之依據。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由紅,白,淺藍三色布條五塊,上部相連,布條之下部約15.0cm。有紅,白細線紋,各布下端有紅,綠,黃三色12.0cm長之流蘇。
頁面
地點
- (-) Remove 臺灣 filter 臺灣
- 花蓮縣 (661)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光復鄉 (597) Apply 光復鄉 filter
- 臺東縣 (80) Apply 臺東縣 filter
- 成功鎮 (38) Apply 成功鎮 filter
- 臺東市 (31) Apply 臺東市 filter
- 壽豐鄉 (25)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吉安鄉 (22) Apply 吉安鄉 filter
- 瑞穗鄉 (17)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東河鄉 (7) Apply 東河鄉 filter
- 關山鎮 (2) Apply 關山鎮 filter
- 臺北市 (1) Apply 臺北市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