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倉儀式
小米入倉儀式


Sekete
魯凱族
祭儀節慶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縣
探索313筆資料
黑色繡花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黑綢布製,已剪裁,無領帶袖,在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形成右衽,四處具盤花式穿鼻的鈕釦。袖端、衣前方中央、二側、背中央與頸周均鑲有菱眼形幾何文布。
肩揹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3
紅色帶狀綿布上兩邊縫飾彩珠及細鍊,中間有一大型貝片及二粒小貝殼間隔縫飾,並以一紅黃綠編纂之彩線從中串連,兩端各有珠串及鈴鐺綴飾。
盛水葫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藏品嘴殘缺,呈棕黑色,上部穿衣細竹管,頸部繫,籐皮串帶。
背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細麻繩結成,稍破損,網眼呈斜方格。袋帶部分未穿過袋環,袋口繫十二個藤環,用一粗麻繩紮袋底二端,更穿過藤環而為袋帶,司袋口的關閉。
拿鍋網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86
此藏品購自阿禮村賴秋桂女士,由其本人製作,使用瓊麻(laka laka)為材料,兩手執兩端之網布以拿起熱鍋。目前尚有人使用,使用中之網布多呈烏黑。
皮檳榔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二塊鹿皮,用麻線縫成,呈四方形,袋蓋有皮條繡成的無眼人頭、矩形線條與半圓曲線,袋面以皮條繡成矩形,二對角線相交狀。袋分二層。
黑色繡花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黑綢製,已剪裁,右衽,無領帶袖,三處有鈕釦,為漢式。袖端、上緣、衣二側、頸周縫綴、銅鍊、鐵鍊各一條,二鍊間部分縫許多小鋁泡。
湯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藏品為木製,無紋飾,背面有一稜線,柄身正面有一凹坑,距柄末端4.3cm處微彎曲。
白色粗麻布男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白粗麻布製,非剪裁式,無領無袖,為二塊布縫成。
背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細麻繩結成,有破洞,網眼成菱形。袋口繫二十四個藤環,用一粗麻繩紮袋底二端,更穿過藤環而為袋帶,司袋口的關閉。袋環部分脫落,牽著袋帶離開袋口邊緣。
陷機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彈簧為鋼製,呈弓形,夾部有15個鐵齒,鐵鍊套在架底,末端接一鐵鉤,銅製物板一端固定在架上,能活動、司控制彈簧歸位與夾部歸位。
麝香貓皮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藏品為一白棕相間的貓皮剖製成,皮表帶毛,四肢隱然可見,各尖端有一小釘子洞孔。
佩刀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藏品為八條人字形細麻繩製成,繩中央長55cm部分纏成一條,其兩側著紅、黃、綠線,將八條分紮成四條。距繩兩端31cm處以白條紅布外繫紅、黃、綠線紮之,該部長6.9cm。其下八條麻繩均外纏紅、紫、綠、黃、白、黑諸色線,末尾色線與麻繩呈絮狀。
豬牙鹿皮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帽正面頂端用布與三條鐵絲將二豬牙根部相對繫於鹿皮上,二牙鋒朝上。牙根上置二圓鋁片、鋁片中夾小玻璃鏡。豬牙與鹿皮間插二枝禽羽。慶皮毛在帽表,帽背鹿皮則用紅布縫上。帽二側各有一紅色綁帶,帽面近二側下緣,各吊一殘缺鐵鈴。
男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黑布製成,有二腰帶,腰部有綠線繡成的線條,並間有菱眼形的花布,其下打密摺。
竹編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盤面為柳條法構成的環形狀,盤上緣與盤底下緣為剩篾倒插法條緣。縱剖面呈斜方格,並有絞織編成的七個圈子。
繡花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6
(一)以藍布為底,其上繡六朵六辮的花,每兩朵花之間夾繡對角線狀的樹枝花紋,一側有連續十字形紋,及寬約3.0cm,紅線繡寬條紋,另有星形紋。
(二)黑底,紅、黃、白線繡圖案,下綴流蘇黃(5)紅(4)綠(4)白(3),黃(4)紅(5)綠(4)白(3)
竹編飯碗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藏品呈碗形,橫截面為斜紋編,器口與器底以夾條紮縫法條緣。縱剖面有斜方格紋與紋織法所成的圈。
繡花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6
黑布花邊,三面以紅黃線鎖邊,花邊上以紅、黃、白、綠線挑織幾何花紋,有菱形、菊花形等。
下緣有八絨線球,二紅、二綠、四白。
其中一塊多一彩色絨球。
湯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藏品為木製,無紋飾,背面有一稜線,柄末端呈V形,柄身自最寬處彎曲。
佩刀(連鞘)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刀為鐵打製成,單刃,插入木柄中,外加鐵環紮緊。柄橫截面呈六邊形,鞘背為木製,以二條搆成鞘面,一橫走,一呈S形縱走。鞘末端呈蛇頭形,鞘上端有三孔,其中二孔穿紅電線鞘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