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入倉儀式
小米入倉儀式


Sekete
魯凱族
祭儀節慶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縣
探索97筆資料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布製已剪裁具領,帶袖,二脅下開小衩,六處有絲線纏繞的帶狀鈕扣穿鼻二個在領部,二個在右襟邊,一個在右襟下的對襟處,對襟的一邊加一塊布形成右衽,右襟緣與袖端滾一道藍邊,領上裱藍條八字形,菱眠形的黑花邊,後面中央與右襟中央邊緣繡紫、黃、綠三色。
掛煙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將二蛇頭船形木板,由三組鐵條和竹條釘連成,位於二旁的二組各具二竹條,四鐵條上下對稱,中間的一組,十條鐵絲分二組對稱。木板上著紅漆、黑漆與黃漆形成尖齒交刀形文,而一蛇頭折斷。
小刀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柄為木製上著紅漆,橫截面呈橢圓形,刀鐵製,單刃,折斷頸部,插入柄中,外加鐵環緊固。刀附角質刀鞘,用麻繩縫成並有鞘帶為麻質。
小凳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木製,呈方形,缺一腿,凳面刻曲折文,金錢文,矩形文,人頭形文。著紅漆部分已脫落。
背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麻線挑織成,呈距形,有袋帶,網眼呈菱形,有十六個縫製袋環。袋帶麻繩二條由底二端起穿過袋環再回底的二端。
花邊(女用內裙之花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布上繡黃、紫、棕、暗綠、綠淺黃、粉紅等色,構成的上下式幾何文,透孔十字文幾何花,曲折文,二蛇對立文,連體相對人形文,菱眼形文等等。
擊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木製把守橫截面呈八邊形,碰一端較寬,橫截面呈缺三個孔的圓形,硾身有三條半圓形的槽溝。
野豬上顎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具十九顆牙齒,鼻洞下有四顆門齒,稍後有二顆犬齒對稱捲曲牙尖朝上,十三顆臼齒分二組對稱排列。另有眼洞,耳洞,腦殼,腦頂破損。
大湯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木製,匙部柄著紅漆,柄身另著白漆圈,匙部呈圓形柄身與匙部面幾呈直角。柄身呈扁平圓狀,末端小孔繫一鐵絲環。
女用護腿(一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8
藏品為一付護腿,裡為棕白色方格絨布,表面二側裱黑白方格布,其內為紅布,中央以紫白,黑,紅,黃,諸色線繡成菱眼帶花圖案,其二側為對稱的黑底帶白點,紅黃,綠色線條,黃色布條。每件各有二對黑綁帶。
女用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藍布製,有領,帶袖右衽,具五帶形穿鼻鈕扣。領上裱,黑,白布條與菱眼形花邊,襟緣袖端滾白邊,鈕扣穿鼻為黑布外纏紫、黃綠色、絲線成,衣前後中央以紫、白、綠、司線繡一線條,衣脅下開衩。
蒸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由樹幹製,分底座與籠身二部。籠口部邊緣有一把手,底座較籠身厚,全籠外呈黑色,有裂縫,座與身分界線處在籠表有一刻線。
打栗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木製柄部細長,棒頭底平,橫截面呈圓形,縱部面則分三步近柄的二部為立體八邊狀。
提水竹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將具二竹帶節的竹子皮削掉,二端鋸平,再將其中一端鋸去四分之一近竹節處打洞並繫籐皮桶帶。桶頭竹節鑽孔,以便盛水。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布製已剪裁具領帶袖,右衽五處具鈕扣穿鼻而無鈕扣,衣脅下開叉,領裱藍邊,襟緣與袖緣滾藍邊,穿鼻呈帶形,領上的黑布製,襟緣的一半為黑布製,一半是黑布外纏紫、黃、綠絲緣形成,衣背中央與袖中央一圈,縫絲緣。領為中心的裡面加縫藍底方格方形布。
鉤針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針頭為鋁製錐體狀,尖端袋鉤,套在木柄上,木柄呈八字形帶二圓孔,柄頭呈三角狀,柄末間一縫口與圓孔貫通,柄呈木原色。
男用吊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裏為藍布腰部紅布橫走,上裱黃綠布條。褲腿二側緣滾黑衣帶白花邊,腿部中央有菱眼形,十字形,山形,線條等文以紅色為主。其二側裱紅布、紅布中央裱黃綠布條,作對稱狀。褲腿底緣裱黑邊,腰帶為白麻布製,二端繡幾何圖案,並附色絮,每腿有二對白色綁帶。
小米杵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木製,柄身細長,杵頭稍損,橫截面呈圓形,縱剖面二部,近柄部呈圓狀,較頭部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