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探索280筆資料
織針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與 20552竹筒共為一組。此為竹筒內原號藏品:織針4個及用具4件共八件。
檳榔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3
白色棉布製成倒梯形狀口袋,中央有一可上翻的袋蓋,裡層夾縫一等大之小口袋。整個檳榔袋袋身之正面、揹帶正面及袋蓋皆貼飾十字繡布,上面刺繡之紋樣為菱形、正方形、三角形、花葉形、直線形、曲折形、八角形等,色彩為黑、紅摻雜,揹帶尾端繫二顆鈴鐺,並綴飾流蘇。
男子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3
兩褲腳主要以紅黃黑藍白紫紅等毛線夾織花紋的織布貼縫在中間,由裡往外兩側分別再加縫紅黃綠紅及黑底白圓點寬窄不一之長布條,在褲身腰際另有紅綠黃紅之橫縫布條,最上為綁帶,綁帶尾端亦加縫紅綠黃紅布條方塊,並綴毛線流蘇,每邊褲腳各有四條黑色細帶。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半圓形狀綠布為底,上綴紅花底邊長約30.0cm,下綴有尼龍線製穗子,兩邊以深藍色布條相繫於頭上。
男子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3
卑南族以十字繡法裝飾在黑棉布上最為普遍,相當大部分為幾何圖形,最常見的是花草、菱形、三角以及四方紋等,而人形舞蹈紋則是卑南族特有的圖案,顏色以紅、白、紫色為主。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3
以鮮綠色長帶狀化學纖維布製作而成,布在長邊對褶,兩端各接縫一塊小長方白色十字繡布,內襯硬紙板,背面再以尼龍碎花布縫合,下端並各綴紅綠黑白不等之流蘇。繡布花紋有直條形、迴雲紋、曲折形、葉形等,色彩為黑、紅、綠、黃等。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多以放置檳榔為主,為倒梯形白色棉布雙口袋的袋子。技法為十字繡與邊緣交叉繡。紋樣有八角形、三角形、小菱形、小方形、x形、梯形、六瓣花葉形、連續六角形、回形、曲折形、及卍形紋等多種。
銀肩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由15塊長方形銀片,以9條銀練相連而成。中央綴有二個小銀片,末端以二蝶形飾片相扣。15塊長方形銀片上皆有五個紅色圓形小珠及紋飾。末端蝶形銀片上則有一個圓形小珠及紋飾。
竹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竹筒內原號藏品有織針四個及用具4件.此八件內容物另編目於04675(分類號:20569)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3
以兩塊長方形軟質黑布接縫而成,中間接縫處飾以一條用細線編捻成之彩繩,彩繩兩側並用白色棉線間隔縫飾細點及碎花,黑布兩側各接縫一塊化學纖維材質之淺藍色布,最外緣再接縫一塊藍色碎花布,黑色布兩側有斑漬及泛黃褪色,淺藍色布上亦夾有褐色污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