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虌果

木虌果

木虌果
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木虌子
sukuy[果實]
阿美族
民俗知識
電光部落|臺東縣
探索201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d0e60e960b5fd343898edbb5d7cf7e9" target="_blank">那魯灣之歌</a>
那魯灣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dbceaa5699cfe456102861f67e4119d" target="_blank">山地鐘聲</a>
山地鐘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1280f6735b5ba239479e1eb93461bdc" target="_blank">歡樂歌</a>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0cf36a2a4336473798cfdf2ea7ed010" target="_blank">回家鄉</a>
回家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519006e80b8eacc4f5423aeb80a8b79" target="_blank">那魯灣之歌</a>
那魯灣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60d3bab611c098ad69362c09a7afe16" target="_blank">豐年歌</a>
豐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豐年祭歌謠是虛、實歌詞並用的歌謠,在實詞部分與南勢阿美族的語音完全相同,所以此歌謠不屬Sakiraya族的豐年祭歌謠。這首歌在描述,這是族人一年一度的豐年祭節,族人不要放棄慶祝,族人要興高彩烈的跳,同時不可遺忘袓先的遺訓。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408587ba65a4934be76234ba32daba9" target="_blank">賞月舞</a>
賞月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1f141e13eeff10db52ef389ed677dd9" target="_blank">禮物</a>
禮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20d1345d0af169dda2a5363d53beaf4" target="_blank">豐年舞歌</a>
豐年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豐年祭時,因長老及老人們年紀老邁,無法參與malikoda時跳豐年舞,當唱此歌謠時,他們就在聚會或豐年會場,席地而坐,由領唱者領唱會眾應和的方式吟唱此歌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2857d9fe06d10baa42387681ae84f2d" target="_blank">春日第三首</a>
春日第三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進入豐年祭會場時唱的歌,唱了此曲就表示豐年祭正式開始。可視為呼喚神靈之歌。 譯詞:天上的群靈啊,向你們祭呀,群靈啊,向上祭祿們呀,祭,祭,我在這兒祭呀,群靈啊,降臨在我這裡,是我,我在這裡啊,在我這裡,是我,我在這裡,祭,祭。群靈啊,下來與我同在一起,是我,我在這裡。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5670acf81060f9610428015e59b49e8" target="_blank">青春舞曲</a>
青春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69e0af1fbe45df53607da913c3d2680" target="_blank">請問芳名</a>
請問芳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39f9a067d09c1160f7a063d6b068db5" target="_blank">歡樂豐年祭</a>
歡樂豐年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3fbeef6c62ac02f74f11e0b4b2fa600" target="_blank">採木瓜</a>
採木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過去的年代裡,阿美族的生活總是非常窮困,孩子們無法享受美食,但他們卻不氣餒,當他們到野地就會因地制宜,吃野外果實充飢。這首兒歌是在描述,孩童玩耍時輕鬆的一面。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56b7d46ff3cc0636745e813cde5ebc3" target="_blank">換一換</a>
換一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af0668e7c5fd5aa6486f1a6d0ae706a" target="_blank">墾荒歌</a>
墾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日常生活口不離歌,歌不離舞,凡在工作、休息、飲酒時,都很自然的唱起歌來,甚至於當場即興跳起舞,歌唱跳舞成了族人重要的生活,這首歌謠也是這樣的情境中產生的,旋律輕快動人,但在應答合唱時出現高八度合音,是一首非常奇特的唱法。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b0ec0ffef58712e31eab699fd917185" target="_blank">運動歌</a>
運動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謠雖全用虛詞來唱,但這首歌有其特殊用途,族人稱它為sapilatelat「運動歌」。據高賢德說:「這首歌謠很早以前就在此部落傳唱著,同時配上運動的肢體動作,作為鍛鍊身體之用。」在民國4年代,壽豐鄉舉辦全鄉民俗舞蹈比賽,該部落就以這首歌謠配上舞蹈參賽,榮獲第一名,足見此舞曲旋律之全,受到肯定。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bc4a8e32607a434ee8b4c9209c45125" target="_blank">兩年的別離</a>
兩年的別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bce6829a942204cfad256cdb50c80df" target="_blank">春日第十一首</a>
春日第十一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豐年祭中,娛靈的場域唱的,是為了已降臨的群靈作巡禮時唱的,邊唱邊跳,曲調淒淒的,令人有落淚的情緒。 譯詞:群靈啊,我們在天地之間祭你們,祭,祭,我在這裡祭,群靈是我,我在祭,我在這裡祭,我在這裡,是我在祭,祭的人是我,我在這裡,是我在祭,祭的人是我。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cf53ddc8a624c07ac897563c348f596" target="_blank">祈福歌</a>
祈福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謠是仃仔漏部落在豐年祭前,用祈求神護祐部落的祈福歌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8a241acbd7aa30be31c2e4790496069" target="_blank">紀念歌袓先歌</a>
紀念歌袓先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起源傳說很多,說法都不同,到目前為止沒有確實的說法。這首是屬港口部落的起源歌謠,根據耆老賴玉金女士的口述,這個歌謠的歌詞原是袓先的口傳故事,再由陳精志(potong)先生編成一首歌詞,邱愛麗kalitin則用一首Sapilalik流放木材的工作歌謠旋律,配上此歌詞的一首歌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8ec171e5d5a7ce6afac38ead889fafc" target="_blank">苓雅第三首</a>
苓雅第三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宴靈之歌曲,主要是由下而上對天上群靈的祭祀,彰顯祭祀的誠意,強化祭儀的指向性。 譯詞:祭,祭,天上的群靈啊,在,祭,祭,是我,祭,是我在祭,在,祭,祭,我在這裡,天上的群靈啊,在此的是我,群靈啊,是我,我在這裡,是我,是我在祭,祭,祭,祭,祭,祭,祭,是我,是我在這裡。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93dd3df987f4d67b26b90fbae0195f1" target="_blank">豐年舞歌 (1)</a>
豐年舞歌 (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謠,是屬豐年祭跳豐年舞時所用之歌謠,歌詞全是虛,無實質意涵,但從歌謠的旋律,歌者應答的語氣,舞者的表情、長者的期待中,卻象徵著族人的團結性、祭袓性、祈福性及歡樂性,展現部落特有的歡樂文化。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9f74dd450c035a9b40520c0c1f2a6b9" target="_blank">小米除草歌</a>
小米除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mikloas通常是用在除草時專用的歌謠,因為早期阿美族都在山中斜坡用火耕方式種植小米,種植小米後在除草時就會唱出miklos這首歌謠,以表示祈求上蒼祐護小米豐收。Mikolas這首歌,除了用工作中以解除苦勞的工作外,也有祭祀祈求農作豐收的功能。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