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虌果
探索95筆資料
樂和第一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部落豐年祭唱的歌,主要是對著天做宣告式的承諾「是我,我在這裡」以表示自己的存在。
譯詞:在天上的靈啊,我在此對天呼喚,群靈和我們同在,天上的靈啊是我在此,向著天的是我,是我在這裡,在此的是我對著天上的靈是我們,是我,我在這裡。
望伊人早歸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一首觸景感傷的歌謠,歌詞提及:「以花朵被風吹而掉落在地上,來形容她的先生許久不回家,或未婚兼不理睬而感到羞恥。」歌詞第一句說:「花被風吹落在地上,此詞即形容這位少女與先生(或未婚夫)分離的現狀」。
樂和第九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表白向天地之間群靈獻祭的是我,再強調自己存在的事實,為了一年一次群群靈相遇的日子而落淚,群靈中有已故的家人之靈、祖靈….等令人思念的親人,因勾起昔日情境與情緒而傷心落淚,除此也強調宴靈的目的,說出為群靈準備飯與祭品的心意,並強調是我在此為群靈獻祭。
樂和第十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拜訪之歌」是豐年祭期間到每一家去討酒喝時唱的,並非只為了喝酒,而是為此家戶的祖靈及已故家人的靈,一起共享可建構靈與靈間之路的酒,表示大家都在一起,為此戶之靈娛靈,上一段乃老人未喝酒前坐下來唱的歌。下一段則是以坐下來的老人邊喝邊唱的歌曲,通常會配合節奏有身體律動。
深山幽谷採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古時阿美族是互助共享的社,狩獵回來時會將獵物分享親友及鄰居,在農事上會以換工的方式彼此協助,如果部落裡同胞需要新建房舍,頭目就會吆喝大家一起幫忙,每戶就派家中一人幫忙,有的砍木材有的割茅草,有的去採藤,有的砍竹子,大家都同時合力蓋新屋。
春日第九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乃另一首「結束之歌」,是男女一起唱跳的歌,牽手方式乃左右間隔一人牽手,節奏由慢漸快,直到累了或快結束,再回到輕緩的節奏,一般仍視領唱者掌控會場的氣氛與秩序。
驅厄(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社會中的法術有三種edaw(占卜術),pohpoh(驅邪術)和sikawasay(治病術者),人若得病時就會請sikawasay到家中驅邪作法來治病。從事sikawasay者大都是自家人傳承,或德了大病受神靈啟示者,才能成為sikawasay。
拉船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以虛詞唱出的歌謠,雖然無法了解歌詞全貌,但港口部落臨海,所以農閒或是捕魚季節,居民會出海打漁,而這首歌是是用在出海及回航離岸拉船時,團體齊聲唱和,使工作順利的一首歌。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根據水璉部落前任頭目高賢德說:「這首是屬於sakiraya(撒奇萊雅族)的歌謠。他小時就聽過老人家在工作後,在部落或家庭有喜慶時,配合舞蹈唱出的一首歌謠。」此曲在水璉部落目前只有7、8歲以上的老人才會唱。
降靈(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社會中的法術有三種edaw(占卜術),pohpoh(驅邪術)和sikawasay(治病術者),人若得病時就會請sikawasay到家中驅邪作法來治病。從事sikawasay者大都是自家人傳承,或德了大病受神靈啟示者,才能成為sikawasay。
墾荒追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豐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豐年祭歌謠是虛、實歌詞並用的歌謠,在實詞部分與南勢阿美族的語音完全相同,所以此歌謠不屬Sakiraya族的豐年祭歌謠。這首歌在描述,這是族人一年一度的豐年祭節,族人不要放棄慶祝,族人要興高彩烈的跳,同時不可遺忘袓先的遺訓。
春日第三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進入豐年祭會場時唱的歌,唱了此曲就表示豐年祭正式開始。可視為呼喚神靈之歌。
譯詞:天上的群靈啊,向你們祭呀,群靈啊,向上祭祿們呀,祭,祭,我在這兒祭呀,群靈啊,降臨在我這裡,是我,我在這裡啊,在我這裡,是我,我在這裡,祭,祭。群靈啊,下來與我同在一起,是我,我在這裡。
墾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日常生活口不離歌,歌不離舞,凡在工作、休息、飲酒時,都很自然的唱起歌來,甚至於當場即興跳起舞,歌唱跳舞成了族人重要的生活,這首歌謠也是這樣的情境中產生的,旋律輕快動人,但在應答合唱時出現高八度合音,是一首非常奇特的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