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桐

血桐

血桐
Macaranga tanarius血桐
魯凱族
民俗知識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縣
探索2735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73de96c47d051cbcf2c42f9bf28b7a8" target="_blank">年祭之歌</a>
年祭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f74c2ce604cf2a7e4db90390cefb31a" target="_blank">搖籃歌(四)</a>
搖籃歌(四)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賓朗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首由賓朗村演唱的搖籃歌是由前後兩樂句形成的基本曲調為基礎,其最大特色在於八度內的曲調音程中產生半音階的級進,不過基本上仍在五聲音階的範疇內。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9d24bf3a25190b51de0652a2f50c9e5" target="_blank">除草時工作歌</a>
除草時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完全用無意義的虛詞來演唱的除草時的工作歌。全曲音域只在完全五度內進行,這種現象對於卑南族傳統音樂而言是一個特殊的例子。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bfb137760be73ee6f3b2158af4074c3" target="_blank">搖籃歌(二)</a>
搖籃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首初鹿村卑南族婦女演唱的搖籃歌,曲調並不是卑南族人慣用的音組織,而是具有日本陰旋法音階的特性(LA RE MI FA)。因此曲調的來源是否受到日據時代的影響,頗值得探究。不過歌詞的徹底卑南化卻是無庸置疑的。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5c8b20de12bad371758f31ce8d5b815" target="_blank">年祭傳統舞(一)</a>
年祭傳統舞(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9d54a154cae991bef61b0e7dee8918f" target="_blank">上山工作歌</a>
上山工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相當久遠的古歌,在卑南部落已很難聽到這首民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9b27a55fdbe85b07781f498ae1d2bee" target="_blank">我的孩子在何方</a>
我的孩子在何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ac21d479a67979541960e1c4fef399d" target="_blank">學牛叫</a>
學牛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放牛是卑南族孩童很重要的工作,因此牛不但是小朋友的玩伴,小朋友也試著學會了牠的叫聲,這首歌就是在這種情境下產生了。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41d101ded0164a26193d8544077844a" target="_blank">乞雨歌</a>
乞雨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當部落乾旱缺水時,族人就會由女巫婆群組成的乞雨隊,在大巫婆的率領下,來到河邊。每人手上拿著一副鐵鐘(dauliu),一面敲著dauliu,一面在大巫婆的領唱下齊誦。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dadcd68f7be789ffebcfbc2ab4c38e5" target="_blank">年祭短歌</a>
年祭短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161a41e11e68f3734967b719d0f0b04" target="_blank">溜樹皮之歌</a>
溜樹皮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卑南族兒童在小時候到山上或野外嬉戲時,撿來一種叫作halivan的樹皮,當作滑板。小朋友們一面唱著這首isubai,一面乘著樹皮olosanni從高處滑到底下,從這座山滑到那座山。曲調是由LA調式形成的五聲音階為基礎,簡單而令人容易朗朗上口。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12b994f858122a651b95ea1b92cc05a" target="_blank">幻境</a>
幻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7dd1fddd850c5f0c93057cc9c10709d" target="_blank">除完小米草後聚會歌(一)</a>
除完小米草後聚會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台東縣初鹿村卑南族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在每年第十個月份(kaporoan約國曆三月份),婦女們組成的換工隊salaiban除完全部落的小米草之後,在所舉行的聚會(mugamut)上所唱的傳統歌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6f6089544aa3bc36b6864824276d0d4b" target="_blank">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女性歌謠</a>
卑南鄉賓朗村卑南族女性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下檳榔部落(Pinaski)婦女的歌謠,主要是婦女田間工作結束時所唱之歌。卑南族每年在三、四月份小米田裡的工作告一段落之後,都有一個專屬於婦女的慶典活動:Mukamut,由部落男性籌備、執行這祭典,服侍參與這祭典的婦女。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1bcb0a9f978e5a190ce253fe477ed89" target="_blank">小米抽穗時期,族人自製趕鳥器與小鳥長期抗戰</a>
小米抽穗時期,族人自製趕鳥器與小鳥長期抗戰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每逢小米抽穗時期,族人都要長時間待在田裡,自製趕鳥器與小鳥長期抗戰。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bf03ad2d51e61571990306765b0f8fc" target="_blank">收穫祭時的糯米cinavu</a>
收穫祭時的糯米cinavu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0d4e8e3ff6f0f68cf201503f1a3510f" target="_blank">山素英</a>
山素英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f58b29a7aadd72cd2bfa1e96cd8675" target="_blank">荖葉</a>
荖葉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613d6d693ce8e57dd061dd5b8052052" target="_blank">電光部落山棕心排骨湯</a>
電光部落山棕心排骨湯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7b9cea8aad391278474991e3e103b8b" target="_blank">農作物混作/間作</a>
農作物混作/間作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部落早期傳統農耕,透過玉米與芋頭、豆類等高低莖作物混作模式,使土地利用效益達最大化,同時確保糧食供應安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