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鬚菜(佛手瓜)的農事管理
探索390筆資料
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口琴演奏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南投縣仁愛鄉親愛村賽德克族人的單簧口琴演奏。這位演奏者的技術要比前一位熟練,在錄音當中可以聽到演奏者利用口腔的共鳴、舌頭的位置而形成不同音高的泛音,雖然只是一支單簧口琴,但是卻可以聽出許多音高上的變化。
還工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懷念老友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lubi lobo女士是在眉溪長大,嫁到親愛部落(屬澤敖列亞群或萬大群),後來丈夫去世後又回到眉溪(現為南豐村)。因此她有很多老朋友分別在這兩個部落中,當她回到舊居地時,常常會獨吟著這首uyas mudamaz lagni,懷念她那些老朋友們。
舞歌輪唱(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首輪唱跳舞歌是由平生部落的女士領唱,由廬山部落的耆老們和唱,一開始由於耆老們太久沒唱的關係,有點銜接不上,但是過不久耆老們體內的節奏感自然而然地就跟上了拍子,於是形成疊瓦式的卡農,也就是賽德克族最大的特色—輪唱。
跳舞歌(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平靜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旋律與57首相同,只是八分音符在這裡的唱法較為平均。為了讓大家都能享受這場歡樂,在歌詞中有提到uwa dilalen,只剛開始發育的小姐,也有提到uwa liehon,是指從未看過的小姐。
一簧口琴:跳舞之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Wedding dance song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資料來源:Wolfgang Laade: Taiwan R.O.C. Music of the Aboriginal Tribes, 1988(吳榮順收藏)
一簧口琴:情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舞歌輪唱(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平生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對賽德克人來說,跳舞歡唱是一件極其快樂的事,而且是特殊的場合才會舉行。根據耆老們的說明,目前仁愛鄉的大型慶典活動如鄉運,或者是部落裡慶祝過年及婚宴,都會以這首輪唱方式的跳舞歌來帶動歡樂氣氛。
Temu Nawi 的歌(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首歌的旋律較難在賽德克族的部落聽到,但同樣也是用La、Sol、Mi、Re四音音階。旋律本身雖然很簡單,總共有三種模式作排列組合,但是非常有賽德克族民謠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