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鬚菜(佛手瓜)的農事管理
探索84筆資料
酒醉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靜觀上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酒醉歌是可以抒發個人情緒的一首歌,因此唱者常常在歌唱中同情起自己,同時也是感覺到自己孤獨無依時,所唱出的感嘆。這首酒醉歌的曲調與前面第42首並不相同,由於這裡使用附點的切分,使得曲子也表現了醉酒後跌跌撞撞的感覺,十分有味道。
跳舞歌(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一首歌謠也是可以輪唱的跳舞歌曲,但是這裡所使用的旋律節奏與德固塔雅群(tek-taya)較不相同,而歌詞的使用則大同小異,如「um-ewa sore ni」描述年輕漂亮的小姐要輕盈的跳舞等歌詞,都常在賽德克族的跳舞歌中出現。
舞曲-歐乃(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靜觀下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也是一首跳舞的歌,其中ohnay也是一種開頭語,並且也可以歌曲中間反覆地唱。在南豐村這首歌是向獵人討肉的歌曲,但是也有其他的說法,例如邀請別人來跳舞,被點到名字的人就必須加入跳舞的行列,另一種說法則說這是讓互相陌生的人認識你我的方法的一首歌。
拉蓓諾敏之歌(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關於拉蓓諾敏的另一個傳說,是過去由於父母的逼婚,使的拉蓓諾敏這個女孩子興起了輕生的念頭,因而自縊身亡。ceka qutelun則是指祖靈已經在路途中等她。不過這裡的耆老表示,這首歌是她媽媽以前常唱的歌,而他一個人走路時或者上山工作時,也會哼著這首曲調以打發時間。
舞歌輪唱(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廬山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這首輪唱跳舞歌是由平生部落的女士領唱,由廬山部落的耆老們和唱,一開始由於耆老們太久沒唱的關係,有點銜接不上,但是過不久耆老們體內的節奏感自然而然地就跟上了拍子,於是形成疊瓦式的卡農,也就是賽德克族最大的特色—輪唱。
跳舞歌(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南投縣仁愛鄉精英村平靜部落賽德克族傳統詞曲
旋律與57首相同,只是八分音符在這裡的唱法較為平均。為了讓大家都能享受這場歡樂,在歌詞中有提到uwa dilalen,只剛開始發育的小姐,也有提到uwa liehon,是指從未看過的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