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川穀
薏苡/川穀


布農族
民俗知識
崙山部落|花蓮縣
探索175筆資料
懷念故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春日第十二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乃慰問、驅邪、祝賀時唱的歌,藉著向神靈的祭祀,祈求達到安慰人心,怯除身體穢氣,及祝福的功能。
譯詞:群靈啊,在天地之間祭的人是我,天地間的我,在天地間祭,群靈啊,我對著天,在天地之間祭,是我啊,祭的是我,在天地間祭,我對天上群靈於天地間祭,是我,祭的是我,在天地間祭。
春日第八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結束之歌,用於豐年祭的退場,集體式邊唱邊跳出場。
譯詞:群靈是我,在天地之間的我,靈我在這裡,對群靈,群靈與我同在,是我,我在這裡,天啊,在我這向群靈,在天地之間的我,是我,我在這裡。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日常生活口不離歌,歌不離舞,凡在工作、休息、飲酒時,都很自然的唱起歌來,甚至於當場即興跳起舞,歌唱跳舞成了族人重要的生活,這首歌謠也是這樣的情境中產生的,旋律輕快動人,但在應答合唱時出現高八度合音,是一首非常奇特的唱法。
惋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古時山裡動物歡樂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在一起跳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樂和第七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娛靈的歌曲,當群靈降臨祭場,每個人在邊舞邊歌,旋轉的圓圈中,一一向圈內無形的群靈巡禮,在不同的角落,再三強調,自己在此獻祭的真確性,尋求與群靈的合諧,以達到祭儀的目的。
樂和第八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期待祭完後,有人為了完成祭儀而分享宴靈的米酒,為了珍惜喝到的酒,所以告知大家,經過祭儀的米酒,是有靈氣的,所以喝的數量是有限的,必須以謹慎感恩的心去喝,接著又再一次強調,對祭儀的忠誠度。
男女相戀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山裡生活的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謝靈(4)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社會中的法術有三種edaw(占卜術),pohpoh(驅邪術)和sikawasay(治病術者),人若得病時就會請sikawasay到家中驅邪作法來治病。從事sikawasay者大都是自家人傳承,或德了大病受神靈啟示者,才能成為sikawasay。
春日第一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稱為「patakus」(報訊息或報佳音)即前往鄰近部落報訊息時,在路上邊跑邊唱的歌。
譯詞:天上群靈請降臨到我這裡,群靈啊,是我在天地之間,是我在這裡,是我,是我在這裡。
旱田除草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山上工作所出音響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豐年舞歌 (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謠,是屬豐年祭跳豐年舞時所用之歌謠,歌詞全是虛,無實質意涵,但從歌謠的旋律,歌者應答的語氣,舞者的表情、長者的期待中,卻象徵著族人的團結性、祭袓性、祈福性及歡樂性,展現部落特有的歡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