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草
紫背草




探索32筆資料
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案為1960年代民歌採集運動錄製之阿美族歌謠,內容包括(A面)《老人除草歌》、《年輕人除草歌》、《豐年祭招呼歌》、《求愛歌》、《嬉遊歌》等,以及(B面)《豐年歌》、《春海歌》、《除草歌》、《豐年祭解散歌》、《捕魚歌》等曲目。錄製地點為臺東縣豐里、三尼、花蓮縣豐濱鄉靜浦村等。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全件以多色彩的毛線織成,底布條(即經線)色彩有褐、寶、藍、紫、紅、橘、粉紅、橙、綠及藏青等色,緯線為粉紅與褐色。在腰帶兩端各有流蘇垂下。穿法為纏繞於男子腰腹上,由於男子的長袖上衣很短,因此腰帶製作較長,可以纏繞露出來的腹部。
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衣料以深藍色為底,領,襟,袖口及襬均滾以寬邊。淺藍色布衣為對襟,有鈕扣五對,襬略圓形。腰部兩側分叉約4cm。鈕扣為玻璃珠。
腰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全件以多色彩的毛線織成,底布條(即經線)色彩有褐、寶、藍、紫、紅、橘、粉紅、橙、綠及藏青等色,緯線為粉紅與褐色。在腰帶兩端各有流蘇垂下。穿法為纏繞於男子腰腹上,由於男子的長袖上衣很短,因此腰帶製作較長,可以纏繞露出來的腹部。
籐編飯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籐為材,斜紋編法,長方形狀,修緣以夾條縫紮,上下底座環以竹條鞏固其形,另以粗麻繩交叉穿於盒頂與底側,以便於提攜。
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近似圓形,中間留有直徑約12.0cm的圓形空缺,兩端以盤扣相繫,上有刺繡的紋飾及橢圓條長條的飾珠。另有小圓珠串成之流穗及四長布條垂下之裝飾。
銀肩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由15塊長方形銀片,以7條銀鍊串成,末端以二蝶形銀片相扣,每一銀片上皆有一紅色小珠及紋飾。
披肩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四瓣花形以盤扣相繫,以黃色為主色,飾以花形刺繡亮片及白、黃、籃、綠小圓珠及流蘇,另有七條長布帶飾以圓珠,流蘇垂下來。
籐編飯盒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籐為材,斜紋編法,長方形狀,修緣以夾條縫紮,上下底座環以竹條縫邊鞏固其形,另於盒頂兩側綁以魚線作為提繩。盒底略有折損。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半圓形狀,上綴有紅、黃、綠等色花飾,底邊長25.0cm,下有穗子,兩邊以紅布為帶。
男用繡花圍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方形黑布,右下方繡有多彩之線條與華美紋飾。此裙僅為男子於舞蹈場合所穿,其穿法係以左上右下之傾斜方式,垂繫於腰右後,如此可露出右腿後側的結實肌肉,以供女子作為擇偶之參考。
銀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由11塊圓形銀片,以5條銀鍊串成,最外一條銀鍊上還綴以方形小銀片製的飾品,末端以二盾牌形銀片相扣,每一銀片上似皆有一粉紅色小珠飾物,但多脫落,僅餘三顆。
銀肩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由15片銀質長方形薄片組成,中間串以8條銀練,其中中間四條繫於銀片寬面的四洞中以便連接。外側兩條綴有8個銀質小飾物。銀片上多數鑲有二紅色圓形飾品,但有些已脫落。鍊條以兩片蝶形銀片相扣,銀片上亦鑲有一紅色圓形飾品,但其一已脫落。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為一右衽,有袖,圓形領之男上衣,藍色布料縫合而成。領為黑色布料,中央縫一條黃色布。黃色布上以各色線,繡等大連續之小方塊[十字繡]。衽部四角上有四鈕扣,其中一扣已脫落,衣服邊緣及袖口,以白布滾邊。
織針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與 20552竹筒共為一組。此為竹筒內原號藏品:織針4個及用具4件共八件。
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半圓形狀綠布為底,上綴紅花底邊長約30.0cm,下綴有尼龍線製穗子,兩邊以深藍色布條相繫於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