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
探索106筆資料
日本茶碗
李文廣
2021
陶藝家 李文廣 Haisul多年前在東京與學者們用餐,初次見到日本茶碗,被外觀造型所迷住,也特別鐘愛日本茶碗,所以柴燒的每一窯都會燒製幾個茶碗,而每一窯的色澤感覺都不一樣。
那瑪夏的春天
全東明
2010
作品簡介:
民國九十八年 (2009年)八月九日因莫拉克颱風襲臺,導致高雄小林村九至十八鄰一百多戶人家的家園全毀,四百六十二位居民罹難,同為Dian(全東明)看到族人朋友受難,心裡很難過,而有了這件作品的創作。
創作背景:
亞泥事件
全東明, 全東明, 全東明
2018
作品簡介:
本作品從外到裡共有三層,最外層的左右邊分別有十六個月亮和十六個太陽,都代表臺灣的十六個原住民族。作品的第二層左右兩邊各有一隻手,第三層右邊的太魯閣族的圖騰代表事件是發生在Truku(太魯閣族)的領域上,左邊是鎖鍊,代表他們被捆住解不開。
創作背景:
鹿角頭飾(婦女跳舞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柄為鹿角製呈白色上刻圖案,二面不完全一樣。有同心圓點紋,曲折紋,葉形紋等幾何花樣。柄頭垂飾,飾為藍、白、黃、黑、紅諸色,小珠串組成。結成菱眼形後分十二條下垂,每一珠串垂一花形帶口銅鈴。已有一銅鈴脫落。
黑花衫(女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黑布製,已剪裁為漢式,右衽,有袖,有領,二側開大叉,四處有鈕扣三紅一黑及對稱之穿鼻。穿鼻為紅、橙、綠諸色毛線製,呈帶形。衣領及襟緣藍布條與白底連續黑色環花邊。領周與襟上鑲,紅、白、綠、暗綠、黃、粉紅諸色構成的人形線條,曲折紋及透孔十字紋。
朱紅小珠項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由長38.0cm,39.4cm,41.2cm,43.4cm,46.0cm,48.8cm六條朱紅小珠串結成環狀。
額帶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紅布,黑布互為表裏縫製成,上下二緣將藍色與淺藍色的珠串縫成波狀。二珠串間有銀色,綠色珠串呈斜十字狀圍著一太陽花。花瓣由草黃,銀白橢圓體珠子縫成,中間以白鈕扣為主體。下緣淺藍珠串下鑲一銅環串,銅串下垂二十五個銅製裝飾。
男長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由二塊麻布縫製成,非裁剪成,對襟無領,無袖無襟,衣襟二側圖案為黑、白、紅、黃等色的線條紋及粉紅、黑、橙、藍、紅等色相間的方格構成。背中央的二布接合處,用紫色線縫紮。
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以藍白花布為主,其左右及上端裱藍布。二側藍布再鑲縱走紅、橙、紅相間的布條及藍、白方格布。裙上緣二側有二白色人字形腰帶。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七條珠串及五個骨製細橫條構成。橫條二側為許多色珠連成的串,二多色珠串部份間為白色珠串。有綁帶,為麻製。
口琴套筒(竹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竹製呈圓筒形,表面磨光,無竹外皮,二端平頭竹節削掉。
頸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由四縱走骨條與十二條色珠串接在一起搆成,有綁帶。骨條上刻交叉點狀曲折紋。珠串由白、紅、橙、黃、黑、藍、紫諸色珠子串成。
長胴衣(男用)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5
二塊麻布拼縫製成,以白色為主。非裁剪式,無領,無袖,衣中央,二側有灰黑、白、橙等色相間的線條。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琴柄為竹片剖裂成,縱面稍彎,二端較厚存竹肉,有琴帶一端呈U形,中央削薄,有一細長簧槽,中置琴簧,琴簧銅片製成,較簧槽略小,簧根用竹片鐵絲綁於琴柄上。器名為弦形單銅簧口琴。
耳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銅製,呈半圓形,正面有八個立體圓花。一端銅片呈捲蠶圖案,另端鏤花並銲接一耳鉤,鉤為銅絲製。藏品中央纏線,線接一色珠串。
口琴套筒(竹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竹製呈圓筒狀,先將竹皮削掉,再磨光。二端平凹,竹節削去。在蓋與筒接縫處刻有一三角形,其中一角在筒上,二角在蓋上。
口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2
琴柄為竹片剖製,縱面稍彎,一端呈U形。二端較厚存竹肉,有二琴帶。中央削薄,有一細簧槽中置琴簧舌。琴簧為銅片製,較簧槽略小些,簧以竹片籐皮紮琴柄的一端上。器名為弧形單銅簧口琴。
弓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6
琴弦為細鐵絲製,弓為竹製有三個竹結,二端與弦接合處呈W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