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探索666筆資料
置物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本藤籃採斜紋編法,存放芋頭、地瓜、南瓜等根莖類食物。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木臼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木臼為一整塊圓木,中心刳空,白兩端口大,而中段腹側則較寬,約7.0cm突出。
青銅圓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青筒圓鈴一束,共有七個,銅鈴已無完整者,鈴上之麻繩套一長約8.0cm之竹管。
木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1
帶二槌。
採擇空心的樹幹為鼓胴。
本鼓的鼓溝,因作藏品的土人限於所用的鑿子工具,控溝稍闊,鼓音較差,成喀喀之聲。
黑色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色玻璃珠,一共有八串,每串55cm。其間有三顆金黃色及十五顆藍色、二顆白色玻璃珠,一頭用紅絨線紮起。
青銅圓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青銅圓鈴四枚
a‧a&b 兩枚僅剩半個。
c‧周長9.5cm。下端破損,只剩下大半個,兩面有突出條紋,如人面狀。
d‧周長7.2cm。下端破裂,光滑,紋很不明顯。
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a‧周圍21.5cm、寬1.9cm。一條銅線斷面呈方形,螺卷五圈。成直徑6.5cm之手鐲。
b‧周圍15.8cm、寬1.8cm。一條銅線斷面呈圓形,螺卷四圈。成直徑5.7cm之手鐲。
小圓鈴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小鈴共有7個,其一只剩半枚。小鈴呈扁圓形,無鈴錘,以小麻繩串起,共有六根,六根麻結在一起,成束狀。
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手鐲一對,為黃銅線以螺旋迴曲而成之筒狀物。
a‧直徑6.2cm、高3.8cm、銅線粗0.8cm、迴卷8迴。
b‧直徑6.8cm、高2.0cm、銅線粗1.2cm、迴卷4又1/2回。
卷法太緊密。故闊度比黃銅線相加之闊度略大。
銅製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銅質小鏈,外表鍍有銀質,鏈的周圍共有菱形小銅葉十五個,每一菱形小葉墜有一小鈴(中央),兩傍墜有小銅葉。有一菱形銅葉已掉。
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手鐲一對。鎳製,以螺旋狀斜紋構成。兩側略扁平。兩端不相連,可以伸縮。僅餘一支。
樹皮布製成蓆子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藏品過短不宜做褥,唯該種樹皮多褐色,粗糙,多作集會所中之被褥之用。按報導人說,冬日的夜晚,居於會所的青年男子,各人自己帶一條樹皮布墊褥,可以防冷風自藤條的縫中吹到身上受寒,另一作用可免藤條梗背。
婦女內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女性普遍穿著兩片裙,裙邊喜繡花紋,下緣以白、藍色緄條裝飾。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大魚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魚筌底為斜紋編法的小籃,方形。魚筌之外簍為絞織編法,其外側另加以籐條緊繫之,修緣為加篾紮編法。魚筌之內簍,長34.0cm,剩篾10.0cm,筌身為絞織法,底緣為8字形修緣法,口緣下層為夾條縫紮法,上層為加篾紮邊法。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一塊長方形貝連成,正方形最大的貝為3.3c㎡,長方形最大的貝為3.7cm*2.7cm,最小的貝為3.7cm*2.4cm。貝為白色,每貝有二孔,以細麻線連起。
杵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木杵兩頭較粗,大約有37.0cm。周圍24.0cm的杵頭,在杵中間部份為握執地方則較細。
婦女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此件婦女上衣為參加Ilisin(年祭)時盛裝穿,偏好黑色。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銅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銅手鐲一對,其上花紋不同。
a‧周17.5cm、寬1.0cm。四周光滑,中央有三條斜紋,斜紋兩旁有放射狀條紋,兩端不相連。可以伸縮。
b‧周18.5cm、寬1.0cm。四周光滑,僅中央有一壽字紋,兩端有迴曲之條紋。
頁面
典藏者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596) Appl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49) Apply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9) Apply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filter
- Internet Archive (8) Apply Internet Archive filter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4) Apply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