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撒奇萊雅族
農耕知識
撒固兒部落|花蓮縣
探索2495筆資料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a4fa10c8ed63f027faf9aaf97451c63" target="_blank">日常賴以為生的傳統捕魚方式Pacngcng(人工魚礁)</a>
日常賴以為生的傳統捕魚方式Pacngcng(人工魚礁)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先用竹圍將四周給圍起來,再將 Pacngcng 的竹子一層一層拿掉,最後便能用網子撈魚了。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da100e9b95a7805536abcc3835f0717" target="_blank">Bubu是有著雙層的入口的捕魚裝置</a>
Bubu是有著雙層的入口的捕魚裝置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Bubu是有著雙層的入口的捕魚裝置,魚兒一旦跑進去之後便無法脫身了。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2611a2e0c3235ce6a7dd88401e01c8f" target="_blank">打獵出發歌</a>
打獵出發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有意義的歌詞均已失佚,目前僅留有襯詞。歌曲的內涵在描述勇士入山打獵,精神抖擻,充滿著必定滿載而歸的心情。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484cc6d64791536fa0f699fc82cb86e" target="_blank">思念祖先</a>
思念祖先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撒奇萊雅族的祭典非常多,每個月分都有固定的祭典,是一個非常慎終追遠的族群。這首歌曲描述著思念祖先或過世長輩的情景,有時長輩會唱給晚輩聽,說著以前老人家如何照顧他們、養育他們,和教育他們,同時也告誡後輩,要謹記祖先的教訓,要將祭祀的習俗與觀念,代代傳承下去。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f0a85e32ba6b1b9460282ee0cd6a53f" target="_blank">歌舞進退場歌</a>
歌舞進退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詞均為襯詞,於祭典或活動時,婦女歌舞進場或退場時,串場時所唱的歌,婦女的隊伍,邊唱邊跳進入祭(舞)場。這不是正式演出的節目,而是進場前的暖場歌和退場時,隊伍可以整齊的離開。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afa5b8e65046ce3b0cbc551475e8690" target="_blank">歡聚歌</a>
歡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族人、親戚或朋友相聚時,共同歡樂所唱的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e5639ec77ee16dd68dd6c55a19b3258" target="_blank">生活曲</a>
生活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有意義的歌詞均已失佚,目前僅留有襯詞。歌曲緩慢而沉穩,意義在描述生活的情況,例如農耕、狩獵、遊樂、休閒等。吟唱人可以依當時的情況,將歌詞改為自己要描述的情境。撒奇萊雅族人早期的生活以農耕、狩獵,及捕魚為主,生活步調雖然悠閒,但勤奮的撒奇萊雅族人,休閒生活卻少,多半仍以工作為生活的重心。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504ddd0eaa7b9ee594de9e1a5627f6c" target="_blank">召集歌</a>
召集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M0907832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ead23453216849d2f753b836f6f623a" target="_blank">勇士之歌</a>
勇士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詞均為襯詞,本曲為年齡階級於祭典唱的歌,以顯示年齡階級青年之勇敢與活力。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309c9f64f95c03577e527220541594c" target="_blank">火神之歌</a>
火神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原為勇士之歌,於火神祭舉辦後,成為火神祭曲的重要歌曲,以表達對於火神Komod Pazik勇於為族群犧牲的勇士精神。曲調穩重而渾厚,配合男士精神有力的舞蹈,更顯得歌曲的力道。西元1878年,大頭目Komod Pazik率領族人,與噶瑪蘭族人共同抗清,雖然最後沒有成功,族群從此衰敗,幾乎滅亡。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9678da18c06322a976ea42773b04a3b" target="_blank">田園曲</a>
田園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有意義的歌詞均已失佚,目前僅留有襯詞。歌曲內容描述部落裡的環境、田園。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6567d59138a75f4b4d9b370bffb3eec" target="_blank">日據時代的豐年祭後,日本人要求全體族人與之合照</a>
日據時代的豐年祭後,日本人要求全體族人與之合照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日據時代的豐年祭後,日本人要求全體族人與之合照。(翻拍自撒固兒部落教室)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8b313eaec8c89d2d15fab459a3a7baf3" target="_blank">日本警察與部落年輕人的合照</a>
日本警察與部落年輕人的合照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日本警察與部落年輕人的合照。(翻拍自撒固兒部落教室)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2ea4e5beabb06b37d4ebba0b7190ec5" target="_blank">魚類是族人餐桌上的常客</a>
魚類是族人餐桌上的常客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cac74d9ec3d0c2969e5b835af74e604"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族人從前能吃到大型動物肉類的機會並不多</a>
撒奇萊雅族人從前能吃到大型動物肉類的機會並不多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其實撒奇萊雅族人沒有餋養家禽的習慣,也不善獵捕,因此從前能吃到大型動物肉類的機會並不多。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cb1405d09e9dc4bd2d0a9d14c1fe219" target="_blank">阿美族採集的paw(細葉碎米薺)</a>
阿美族採集的paw(細葉碎米薺)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712a2dd6c5ebb4c51d77c4cf85ade20" target="_blank">採集林投葉</a>
採集林投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以前在海邊會長許多的林投,族人便趁著到海邊捕撈之際,順便採點林投葉回去加菜。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f8f1c3c69906742c0cd3a0297e00c18" target="_blank">身上佈滿了尖刺的林投葉</a>
身上佈滿了尖刺的林投葉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06280db299020db759194cea9ca6c50" target="_blank">黃麻葉搓洗後擠出水分</a>
黃麻葉搓洗後擠出水分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a href="https://harvestwisdom.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d513923477b60c1580b5d08f807f0240" target="_blank">響風箏</a>
響風箏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響風箏是撒奇萊雅族用來傳遞訊息的重要工具,風箏上具有藤製的弦,飛翔之際會發出聲響,藉以嚇阻敵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