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探索94筆資料
撒奇萊雅男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男性頭飾上的三角形,代表奇萊山上的三角石神話故事,代表犧牲、奉獻與貞潔,金色串珠則代表土地與財富,圓形則代表太陽及造物神(山神、戰神)馬拉道。男性頭飾的尾巾長及腰。(資料引自"喚起撒奇萊雅族Sakizaya的記憶與榮耀")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由一位男性長老獨唱,而且還有兀自進行的輕微鼓聲伴奏,顯得有點怪異和特別。長老的歌聲非常具有傳統的特色,但是這種獨唱的現象,若以阿美族音樂文化的特質來詮釋,則應該是他自己重複的唱了一次答唱的樂句。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文化村表演及歌唱的實況錄音,由女性領唱,屬於一般休閒性、娛樂性的歌謠,北部阿美族與稱這類歌舞為「salokiaw」,是具有表演性意涵的歌舞,演出當中也使用了木鼓的節奏來作為伴奏。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文化村表演當中所演唱的歌曲,是在阿美社會中流行很廣的一首創作曲,曲名為「馬蘭情歌」,一般以女性演唱這首曲子較為常見。這個錄音的歌唱者為男性,而且他也用了木鼓敲打節奏來作為伴奏。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音樂的形式風格與豐年祭歌謠相同,但是因為節奏感不明顯,所以不適合配合舞蹈的進行。歌唱當中領唱者在一段旋律尚未結束之際,答唱部分就緊接而起,形成兩種音型交錯的多音性現象。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雖然是由男性領唱,但是這首歌在一般的使用上,還是以女性為主。領唱者在其中還加入了日本語,答唱部分則男性及婦女都有,是屬於休閒、娛樂性的歌舞音樂「misalokiaw」。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的阿美族歌謠,這類歌謠不能在豐年祭當中呈現,但是可以在結束之後演唱。相對於男性為主的豐年祭歌謠,這類歌謠則以女性為主,阿美族語稱為「misalokiaw」,是具有休閒、娛樂、表演性質的音樂類型。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領唱部分旋律線的變化較多,答唱部分則單調而少變化。這首歌在領唱尚未結束的時候,答唱者就唱出應和,形成兩個旋律同時進行的多音性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