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撒奇萊雅族
農耕知識
撒固兒部落|花蓮縣
探索94筆資料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c6afaf49472d0e114af05d297fbdf0f"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女用頭飾襯墊</a>
撒奇萊雅女用頭飾襯墊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c02f4baf151f607ae2feb8c6ef05f4d"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男子背心</a>
撒奇萊雅男子背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23ea25def4071eabd7a4bda2e32821b5"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女用綁腿</a>
撒奇萊雅女用綁腿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4803e476f8a134fffd0c5cfb6a2472b"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女子上衣</a>
撒奇萊雅女子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488f5479d54b5c0f9c604448879f84e"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男子頭飾</a>
撒奇萊雅男子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男性頭飾上的三角形,代表奇萊山上的三角石神話故事,代表犧牲、奉獻與貞潔,金色串珠則代表土地與財富,圓形則代表太陽及造物神(山神、戰神)馬拉道。男性頭飾的尾巾長及腰。(資料引自"喚起撒奇萊雅族Sakizaya的記憶與榮耀")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eca35e5bc9e5eb172718eaba46d4e633"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佩袋</a>
撒奇萊雅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549ca98857638e657264976c5eb18e44"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女用頭飾</a>
撒奇萊雅女用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0c5e46643f777587b02bf3a6f8c3d37"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女裙</a>
撒奇萊雅女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7e44603ee06ab5f368c713f70e76d550"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長老短上衣</a>
撒奇萊雅長老短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045a13ae0fce7efc14f52fe930ed3b0"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長老頭飾</a>
撒奇萊雅長老頭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7a3682197d2a04fd868c3ad99190da7"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女用腳鈴鐺</a>
撒奇萊雅女用腳鈴鐺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32fe600e3f1cdf1910c438e69df42376"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男用綁褲</a>
撒奇萊雅男用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9915f30900f1f2b0c15ff3250eabd40"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女子背心</a>
撒奇萊雅女子背心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mioe.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fb8af50b211dbb179eb91a55a10ef146" target="_blank">撒奇萊雅長老長上衣</a>
撒奇萊雅長老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08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4f3dae0d6797fa03b5cea504cbe335"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由一位男性長老獨唱,而且還有兀自進行的輕微鼓聲伴奏,顯得有點怪異和特別。長老的歌聲非常具有傳統的特色,但是這種獨唱的現象,若以阿美族音樂文化的特質來詮釋,則應該是他自己重複的唱了一次答唱的樂句。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48dc8c55bd26735331b59d83c52a1f2"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巫師歌謠</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巫師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巫師歌謠,是巫師們祭祀祖先、鬼神或過世巫師的歌,歌詞以虛詞為骨幹,但是會即興的加入神名及相關的語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e9f777d747a9fc72350d88931b099e1"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文化村表演及歌唱的實況錄音,由女性領唱,屬於一般休閒性、娛樂性的歌謠,北部阿美族與稱這類歌舞為「salokiaw」,是具有表演性意涵的歌舞,演出當中也使用了木鼓的節奏來作為伴奏。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f510ea4038e8ab552250f046174105e" target="_blank">廖年賦 與省交花蓮演出後攝於阿美族文化村</a>
廖年賦 與省交花蓮演出後攝於阿美族文化村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省交(現今之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花蓮演出後攝於阿美族文化村。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3d66d60d0bcad21b9b249933d218e7a"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文化村表演當中所演唱的歌曲,是在阿美社會中流行很廣的一首創作曲,曲名為「馬蘭情歌」,一般以女性演唱這首曲子較為常見。這個錄音的歌唱者為男性,而且他也用了木鼓敲打節奏來作為伴奏。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45d05b88bb790a728d16e94f7f3bc0f4"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音樂的形式風格與豐年祭歌謠相同,但是因為節奏感不明顯,所以不適合配合舞蹈的進行。歌唱當中領唱者在一段旋律尚未結束之際,答唱部分就緊接而起,形成兩種音型交錯的多音性現象。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384ac5c6d03c46d4c96ed0ea3b2a822"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雖然是由男性領唱,但是這首歌在一般的使用上,還是以女性為主。領唱者在其中還加入了日本語,答唱部分則男性及婦女都有,是屬於休閒、娛樂性的歌舞音樂「misalokiaw」。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8c8a4513b8c2af746144dd00def55b4"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文化村的表演實況錄音,這首歌是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由一位男性敲著木鼓領唱,女性則一起答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3473bb4cf4bae37507b71f932f8b759"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的阿美族歌謠,這類歌謠不能在豐年祭當中呈現,但是可以在結束之後演唱。相對於男性為主的豐年祭歌謠,這類歌謠則以女性為主,阿美族語稱為「misalokiaw」,是具有休閒、娛樂、表演性質的音樂類型。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0b9abe0a05c7b8c46183d8a226d0951"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豐年祭歌謠,領唱部分旋律線的變化較多,答唱部分則單調而少變化。這首歌在領唱尚未結束的時候,答唱者就唱出應和,形成兩個旋律同時進行的多音性現象。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