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西洋菜的生態管理

撒奇萊雅族
農耕知識
撒固兒部落|花蓮縣
探索645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b650e6c46ed6e8b52a221f96505d7de5" target="_blank">跳舞歌</a>
跳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9d3a3adca1f036381edbddc088d200a9" target="_blank">賞月舞</a>
賞月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589a5fca2abfac2a7af82b08b9bc202" target="_blank">高歌共舞</a>
高歌共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59b4fc86de95e1d49678b1369841cb4" target="_blank">邦札的女孩</a>
邦札的女孩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3b949be94ba7d99f21392851a8db5a5" target="_blank">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歌謠:巫師之歌、鋤糯米田之歌</a>
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歌謠:巫師之歌、鋤糯米田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曲內容為巫師之歌與鋤糯米田之歌搭配舞蹈演唱。同為巫師祭娛神歌,不同於先前坐著演唱,呂炳川教授邀情族人起身歌舞,邊跳邊唱不但使節奏較為正確,更能呈現出舞蹈與歌曲間的關係,腳步以兩拍子為一單位重音循環節奏模式,搭配歌聲更能顯現出音樂與舞蹈的關係。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729b0cb9c375b45cf364c980c9ef927" target="_blank">那魯灣之歌</a>
那魯灣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歌謠樂種屬通俗歌謠,此曲通常是在部落或家庭歡樂、喜慶及工作結束後同樂時所吟唱的歌謠。此曲雖然無實質意義,但大家會隨旋律高興的跳舞歡唱。此歌謠可以用輪唱方式來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7569c8940fc773b8732f6ee9dbc1bbe" target="_blank">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a>
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的阿美族非正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豐年祭會因為不同團體主辦而有不同的地點選擇,此影片是天主教會提早在一到二天以教友為主要對象來舉辦豐年祭,教會藉著豐年祭的舞蹈和儀式來凝聚教友的共識,所以此豐年祭是可以男女性共同來參與的一個祭典,族人穿著著傳統服飾,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歌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76a701c9449bf0cf647dbb43c66369e" target="_blank">相聚歌</a>
相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7c12099a9acf8cb8e318a3d2189d994" target="_blank">郭子究指揮「花蓮港音樂研究會」第一次演奏會</a>
郭子究指揮「花蓮港音樂研究會」第一次演奏會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43年8月12日,郭子究指揮「花蓮港音樂研究會」第一次演奏會。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437d026789223fe36dbf30a8c7b5f03" target="_blank">童謠︰吃果子</a>
童謠︰吃果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演唱的傳統歌謠,歌詞無特殊意義。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46153c723d59363b6a11be5ed32f0da" target="_blank">我們都是一家人</a>
我們都是一家人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47c7abb4c6d01142adb2f9e21a25344" target="_blank">打獵歌</a>
打獵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48b6eb314c2ae789412f13f7b76b355"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1)</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男性年齡階級領唱眾人答唱,婦女未參與。領唱與答唱皆為四拍,拍節長度較為規則,在重複時領唱會有音高上的變化,但節奏仍不變。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4bacd7d26dc7c2786a437c22a9b9841"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8)</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婦女領唱。第一段樂句領唱十拍答唱兩拍,第二段領唱兩拍答唱兩拍。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878d5b9d95c79943e6e600c603ed7a6"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69)</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6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男性長老領唱,分為三個主要樂句,第一段為領唱答唱個四拍的等質處理方式,第二段則以領唱六拍答唱三拍的方式為主,但有時是領唱長達七拍,答唱為四拍,呈現一種不穩定的方式,第三段為領唱六拍答唱兩拍,最後兩拍時,領唱與答唱會重複。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8976a3beb977754685485366fe2351a" target="_blank">竹雞歌</a>
竹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哎啊!山裡很多竹雞tikokay tikiri的熙熙攘攘的相互叫應,猶如山中的交響樂團在演奏,真是好美啊!阿美族人居住山海之間,與大自然為伍,對大自然了解甚深。這首兒歌是反應「竹雞鳥」對叫,感受其美妙的叫聲,所譜出的童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89f076b288f179f3b3a55dc665fde1b" target="_blank">作法</a>
作法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新社噶瑪蘭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ab994848b070fffbc4277c0227f3834" target="_blank">違反Gaya之歌</a>
違反Gaya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af09c239489825f2f910303346c4b4c" target="_blank">要聽從父母之言</a>
要聽從父母之言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af66c67a6025e4e1d85826491a246be" target="_blank">賞月舞曲</a>
賞月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b1f1f01e0bc7bc58bee798c8ea48f39" target="_blank">歡樂舞曲</a>
歡樂舞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bb8cc277d2a9320341b193337887a47" target="_blank">歡樂歌</a>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日常生活口不離歌,歌不離舞,可隨性歌舞歡唱。這首屬一般性歌謠,用在家中喜事或是工作告一段落時,就宰豬來慶賀,在宴席間使用之歌謠。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be4f44d4a6fbc822578baaa18f9adef" target="_blank">揹嬰兒之歌</a>
揹嬰兒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揹嬰兒之歌(mzuzzun),曲調原來也是一首屬於花蓮光復太巴塱阿美族的,後來也經潘金英及林阿美加以改編成以噶瑪蘭語來唱的民歌。依歌詞的內容,演唱者應該就是一位祖母一面背著孫子,一面唱起這首歌給他的孫子聽。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abecf22fffdda1dc3e5b2b3b5916c908" target="_blank">幫工戲waohbade之歌(三)</a>
幫工戲waohbade之歌(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西拉雅大滿族傳統詞曲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