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芒
探索418筆資料
換工耕作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過去的農耕並沒有機械化,因此需要大量的勞力,許多重要的農務,例如插秧、收割時,因為需要許多人力,親戚或好友之間會組成一個聯盟,互相協助。甲家農忙時,大家會一起幫助甲,等到乙家忙時,甲也會跟大家一起幫助乙,這種情形稱為換工。換工耕作歌即是描述這種情形,也同時歌頌團結合作及朋友友情的珍貴。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樂和第十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拜訪之歌」是豐年祭期間到每一家去討酒喝時唱的,並非只為了喝酒,而是為此家戶的祖靈及已故家人的靈,一起共享可建構靈與靈間之路的酒,表示大家都在一起,為此戶之靈娛靈,上一段乃老人未喝酒前坐下來唱的歌。下一段則是以坐下來的老人邊喝邊唱的歌曲,通常會配合節奏有身體律動。
大家一起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目前流傳在新社噶瑪蘭地區而在豐年祭當中所演唱的舞歌「大家一起來」(qasusurun pa ita ya),是由新社部落的潘金英女士,於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十五日在宜蘭五結鄉利澤簡促進會噶瑪蘭族演習營當中,為了讓學員能很快的瞭解噶瑪蘭語,因此將一首阿美族豐年祭時所唱的民歌,把原來的阿美語歌詞,改編成
我是男子漢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深山幽谷採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古時阿美族是互助共享的社,狩獵回來時會將獵物分享親友及鄰居,在農事上會以換工的方式彼此協助,如果部落裡同胞需要新建房舍,頭目就會吆喝大家一起幫忙,每戶就派家中一人幫忙,有的砍木材有的割茅草,有的去採藤,有的砍竹子,大家都同時合力蓋新屋。
春日第九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乃另一首「結束之歌」,是男女一起唱跳的歌,牽手方式乃左右間隔一人牽手,節奏由慢漸快,直到累了或快結束,再回到輕緩的節奏,一般仍視領唱者掌控會場的氣氛與秩序。
一起歡唱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追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求愛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有意義的歌詞均已失佚,目前僅留有襯詞。這是一首配合舞步的歌曲,是青年男女之間,表達愛慕的歌曲,曲調不急不徐,充滿著感情。過去多半是男性唱給女性的歌,青年男女一聽到這首歌就知道對方所要表達的意義。撒奇萊雅族是母系社會,男性在婚後必須入贅到女性家中。然而在追求的過程中,多半仍以男性追求女性的情況較多。
驅厄(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社會中的法術有三種edaw(占卜術),pohpoh(驅邪術)和sikawasay(治病術者),人若得病時就會請sikawasay到家中驅邪作法來治病。從事sikawasay者大都是自家人傳承,或德了大病受神靈啟示者,才能成為sikawasay。
頁面
地點
- 花蓮縣 (347)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豐濱鄉 (83)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秀林鄉 (38)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高雄市 (34) Apply 高雄市 filter
- 桃源區 (33) Apply 桃源區 filter
- 萬榮鄉 (32)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玉里鎮 (25) Apply 玉里鎮 filter
- 南投縣 (24) Apply 南投縣 filter
- 海端鄉 (15) Apply 海端鄉 filter
- 仁愛鄉 (15) Apply 仁愛鄉 filter
- 台東縣 (15) Apply 台東縣 filter
- 卓溪鄉 (12)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信義鄉 (9) Apply 信義鄉 filter
- 壽豐鄉 (9)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花蓮市 (9)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瑞穗鄉 (3)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鼓山區 (1) Apply 鼓山區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