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芒
探索418筆資料
娜高老師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詞是用來警惕小孩子,不要單獨跑出去玩耍,免得會被高山族(別族人)掠奪,一去不回甚至於丟去生命。過去也有類似父母教訓孩子的例子,不聽話或愛哭常常以為大人來了(即警察來了),來恐嚇孩子聽話或不准哭。這首歌謠的意思是說:「在竹林裡有吵雜聲,原來是娜高這位孩子,他是被高山族掠奪去,真是可憐啊!」
豐年祭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小孩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過去的農耕及狩獵生活,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正值青壯的父母,通常都在外面工作,家中的幼兒就交給祖父、母(阿公、阿嬤)來養育。年長的婦女們,會背著幼兒到鄰居家中串門子,或者到一些地方聚集,當幼兒哭鬧時,阿嬤就會唱這首歌,並配合著輕輕搖晃的腳步,哄小孩睡覺或者安靜下來。
懷念故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春日第十二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乃慰問、驅邪、祝賀時唱的歌,藉著向神靈的祭祀,祈求達到安慰人心,怯除身體穢氣,及祝福的功能。
譯詞:群靈啊,在天地之間祭的人是我,天地間的我,在天地間祭,群靈啊,我對著天,在天地之間祭,是我啊,祭的是我,在天地間祭,我對天上群靈於天地間祭,是我,祭的是我,在天地間祭。
春日第八首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背景說明:此曲乃結束之歌,用於豐年祭的退場,集體式邊唱邊跳出場。
譯詞:群靈是我,在天地之間的我,靈我在這裡,對群靈,群靈與我同在,是我,我在這裡,天啊,在我這向群靈,在天地之間的我,是我,我在這裡。
祖先的部落-尋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尋根(damu na baqi)的曲調,原是一首流傳於光復太巴塱地區,歌詞完全無意義的母音來唱的阿美族民歌(naluwanaiya naiyahohaiyan),後來在民國75年,花蓮的新社噶瑪蘭人第一次回原居地(宜蘭)參加「噶瑪蘭人尋根」活動時,偕萬來就以這首新社噶瑪蘭族人都能朗朗上口的阿美族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阿美族日常生活口不離歌,歌不離舞,凡在工作、休息、飲酒時,都很自然的唱起歌來,甚至於當場即興跳起舞,歌唱跳舞成了族人重要的生活,這首歌謠也是這樣的情境中產生的,旋律輕快動人,但在應答合唱時出現高八度合音,是一首非常奇特的唱法。
惋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頁面
地點
- 花蓮縣 (347)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豐濱鄉 (83) Apply 豐濱鄉 filter
- 秀林鄉 (38) Apply 秀林鄉 filter
- 高雄市 (34) Apply 高雄市 filter
- 桃源區 (33) Apply 桃源區 filter
- 萬榮鄉 (32)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玉里鎮 (25) Apply 玉里鎮 filter
- 南投縣 (24) Apply 南投縣 filter
- 海端鄉 (15) Apply 海端鄉 filter
- 仁愛鄉 (15) Apply 仁愛鄉 filter
- 台東縣 (15) Apply 台東縣 filter
- 卓溪鄉 (12)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信義鄉 (9) Apply 信義鄉 filter
- 壽豐鄉 (9) Apply 壽豐鄉 filter
- 花蓮市 (9) Apply 花蓮市 filter
- 瑞穗鄉 (3) Apply 瑞穗鄉 filter
- 鼓山區 (1) Apply 鼓山區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