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傳統飲食油芒豆豆雜糧粥
探索666筆資料
圓鈴腿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黃銅製成,鈴面有漢式虎面花紋,應為外來品。男性佩掛於右腿,在節慶場合時跳舞擺動發出聲響。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銅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一對手鐲。扁形,其上有花紋,為梅花、松樹、竹葉等。僅餘一只。
銅製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為一銅鍊,上掛二十一枚銅片,銅片為正方形,四角各有一孔,其中一角繫於銅鍊上,兩側二角各繫一小銅片, 下端一角相隔繫小銅鈴及小銅片,小銅鈴為球形,下有一細長之口,小銅片光滑,銅片上角為突出之葉形花紋。
樹皮布製成頭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打製不精多已破裂。
用楮樹avono的樹皮打製成。
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十枚方貝塊連串而成。全長37.3cm。最大4.0cmX3.7cmX0.5cm。最小3.65cmX3.3cmX0.4cm。兩側各有四孔相通,僅外側之二孔以麻繩穿過。
帶鈴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為紮成一圈束的項飾,一共有12圈半,徑長18.5cm,是由一個黃長料珠及銅鈴間隔。項飾可分開,共8件;其中一件無圓鈴。
女左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印花藍布緄以紅邊,腰部寬12.9cm。為白布,一邊餘出81.8cm,另一邊餘出30.4cm為腰帶,末端有長約15.0cm之紅毛線流蘇。裙上一邊延至下邊一半,有九道細白布條為飾。
葫蘆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色,上部瘦長,口徑頗大,腰部圍一人字形編法編成之籐圈,又繫一布條,布條上繫一長約16.0cm之竹條。(盛水用)
木鎚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本藏品為打製樹皮布之巨形木搥,係取木質堅硬之木塊,粗略的削成一有柄之木槌,木槌修製,沿較光滑,頭較尖。
銅手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手鐲一對,有一段分開,大小可自由調節,上有陽紋的回紋、雷紋及〝吉祥如意〞及英文字母〝A,B,D,E〞和〝E,G,H,J〞,另有花枝等。
管狀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項飾為十三個天藍色,長約3cm玻璃管,每玻璃管之間夾以二、三粒白銀色玻璃珠串成一串。
男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男上衣以白麻布製成。對襟,無領,無袖,未經剪裁。背部下部織紅麻,長46.0cm。紅麻布上有黑色條紋及幾何形花紋,上端一排有10.0cm之紅線流蘇。前襟下部亦織三條紅麻,紅麻布上有黑色條紋及花紋。
黑色珠串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黑色玻璃珠,一共有四串,每串長58.0cm,其間雜有二顆紅色玻璃珠,一顆黃色的玻璃珠。已拆散成一串。
小麻布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全袋由兩個麻袋相對摺成,兩袋之間縫有長約120.0cm的帶。
木鼓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1
帶槌。木鼓主要的功用,鳴鼓以召眾,以鼓聲的多少及長短以示識別事情,如社中開會,或有緊急事發生,多能用鼓聲中傳達之。
石槌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3
石槌的材料多取自於河岸邊石卵,形狀多呈扁形的鵝卵石,通常以重量適當,拿動方便,敲打樹皮時不致過重打斷纖維的原則下選取卵石,磨成石槌。
小麻布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以黑色麻布製成長方形口袋。袋由兩個長22.5cm、寬20.0cm的袋連合而成。可對摺成雙袋,兩袋之間縫一長134.0cm、寬3.0cm的麻布條。
長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項飾以十八枚長方貝片穿成,項飾中間之七塊體積約2.5cmX2.0cmX0.4cm為較大之七塊,貝片兩側各有二洞,另有十一塊體積2.5cmX1.5cmX0.2cm。其二側各貝片約有七個洞,全項飾共繫有二條細麻繩。
插柄標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為柳葉形槍鏃,中央略有脊,鏃腳2.4cm、厚0.6cm。鏃套插在竹幹內。套鏃部份,有竹片以斜紋編法編成的圈寬約2.8cm,共三個。竹幹長6節,末端有一鐵套“托”。鐵套末成一圓柱形。鞘長22.5cm,鞘頭寬3.5cm。
頁面
典藏者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596) Appl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49) Apply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9) Apply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filter
- Internet Archive (8) Apply Internet Archive filter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4) Apply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