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德克花豆湯
探索1071筆資料
瑞穗鄉奇美村阿美族歌謠:巫師之歌、鋤糯米田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歌曲內容為巫師之歌與鋤糯米田之歌搭配舞蹈演唱。同為巫師祭娛神歌,不同於先前坐著演唱,呂炳川教授邀情族人起身歌舞,邊跳邊唱不但使節奏較為正確,更能呈現出舞蹈與歌曲間的關係,腳步以兩拍子為一單位重音循環節奏模式,搭配歌聲更能顯現出音樂與舞蹈的關係。
那魯灣之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歌謠樂種屬通俗歌謠,此曲通常是在部落或家庭歡樂、喜慶及工作結束後同樂時所吟唱的歌謠。此曲雖然無實質意義,但大家會隨旋律高興的跳舞歡唱。此歌謠可以用輪唱方式來唱。
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的阿美族非正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豐年祭會因為不同團體主辦而有不同的地點選擇,此影片是天主教會提早在一到二天以教友為主要對象來舉辦豐年祭,教會藉著豐年祭的舞蹈和儀式來凝聚教友的共識,所以此豐年祭是可以男女性共同來參與的一個祭典,族人穿著著傳統服飾,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歌唱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1)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男性年齡階級領唱眾人答唱,婦女未參與。領唱與答唱皆為四拍,拍節長度較為規則,在重複時領唱會有音高上的變化,但節奏仍不變。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5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婦女領唱。第一段樂句領唱十拍答唱兩拍,第二段領唱兩拍答唱兩拍。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6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男性長老領唱,分為三個主要樂句,第一段為領唱答唱個四拍的等質處理方式,第二段則以領唱六拍答唱三拍的方式為主,但有時是領唱長達七拍,答唱為四拍,呈現一種不穩定的方式,第三段為領唱六拍答唱兩拍,最後兩拍時,領唱與答唱會重複。
竹雞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哎啊!山裡很多竹雞tikokay tikiri的熙熙攘攘的相互叫應,猶如山中的交響樂團在演奏,真是好美啊!阿美族人居住山海之間,與大自然為伍,對大自然了解甚深。這首兒歌是反應「竹雞鳥」對叫,感受其美妙的叫聲,所譜出的童謠。
豐年祭青年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奇美部落阿美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在阿美族豐年祭其間演唱的歌曲,從第一天salitapod、第二天pitalaman、第三天piholoan到第四天gahahayan都演唱。由年輕人演唱,老年人亦可加入演唱。
豐濱阿美族misalokiaw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由一位男性領唱,眾人答唱。這類歌謠阿美族語稱為「misalokiaw」,是屬於休閒聚會、娛樂性場合的歌謠。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豐年祭的歌舞大圓圈隊形、牽手方式及領唱和唱的歌唱形式都足以說明豐年祭所具有的「神聖性」,除此之外,豐年祭的文化面向還可從其飲酒文化、歡樂場面來切入阿美族社會與文化,包括豐年祭結束後的吃魚活動(malialac)也都是豐年祭斷開聖、俗生活的重要活動。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87)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一位長老領唱的年齡階級,婦女未參與。以等質性的領唱與答唱方式呈現,領唱與答唱各兩拍,共有兩樂句,最後以呼喊的聲音做為結束的標準模式。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4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男性年齡階級領唱眾人答唱,婦女未參與。構成的兩段樂具是,第一段領唱九拍答唱兩拍,第二段與第三段領唱答唱皆兩拍。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歌唱隊伍是相鄰兩人牽手,以順時針方向移動的舞蹈,歌唱舞步方面是以一個四拍為一單位的舞步,整個會場的人數漸漸增加,年輕階級上身會打赤膊而下半身則穿著類似半遮褲的工作服,以原住民部落生活和工作中這種半遮褲具有防止工作傷害還有保持涼快的功效,現今已成為傳
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的阿美族非正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這首是由女性族人來帶領演唱的一首阿美族歌舞,而最大的特色在於隊伍行進的方向以順時今方向來進行,跟男性領唱時以逆時針的方向來進行是有所不同的,舞步上則是以兩拍為一單位,此曲祭歌最早從奇美經秀姑巒溪一直流傳到豐濱,但在祭歌的演唱內容和方式已經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