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鹽—羅氏鹽膚木
探索507筆資料
祝婚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在結婚場合中所演唱的歌曲。若在一般場合中演唱,則稱為「勉勵歌」。內容主要呼籲子女們要孝順父母。歌曲中每一個樂句的開始都由領唱帶出,合唱則於樂句的後半加入演唱。內容主要勉勵子女要好好做人,孝敬父母親,是一首十分感傷的歌曲。
誇功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此曲是布農族人在狩獵完後,稟告自己所獵得之獵物時所演唱的歌(通常僅稟告的獵物為四肢腳、較大型的動物,兩隻腳的較小型的動物則不稟報)。而此曲除了稟告所獵獲的獵物之功能外,大家也可藉由此曲的演唱互相激勵。樂曲主要由一位領唱及齊齊唱,以短小且相同的樂句快速地輪唱。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七條珠串及五個骨製細橫條構成。橫條二側為許多色珠連成的串,二多色珠串部份間為白色珠串。有綁帶,為麻製。
耳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銅製,呈半圓形,正面有八個立體圓花。一端銅片呈捲蠶圖案,另端鏤花並銲接一耳鉤,鉤為銅絲製。藏品中央纏線,線接一色珠串。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三長37.0cm,一長40.0cm的珠串二端紮在一起,以白色為主,間有一兩個紅色,藍色及透明的。有綁帶,為麻製。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透明珠子穿麻繩製成,二端打結。珠串顏色有淺藍,棕,藍,白,黃等透明色。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六、七條,珠串結紮成,珠串以白色為主,另有淺藍、黑、橙、棕、綠等色,藏品斷折測量不便,有麻製綁帶。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六細長骨條縱走十七條色珠串橫走結在一起組成,有綁帶。珠色有白、紅、淺藍、黃、黑、綠、紫等,搆成菱形圖案,邊線均為黑珠形成,每一菱形顏色為一種。
耳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銅製,呈半圓狀,正面有突起小泡七個,末端鑲五瓣花,並銲一彎曲銅絲製由尾部捲圈的耳。
耳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銅製呈半圓形,正面鏤二唐草,一端銲捲蠶雲銅片,一端銲一壽字銅絲鉤及二層花。花瓣上垂三銅環串。
上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二塊白色曲折紋麻布拼縫成,無領,無袖,對襟。背面袖洞下緣有寬14.4cm的花邊。由紅、黃、白、綠、黑諸色毛線繡成鋸齒,菱形,正方花等圖案。衣二側,背面中線及有縱走紅,綠,黃色為底的線條花邊。衣背下面有橫走紅、黑色的線條紋。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三條以淺藍色為主的珠串二端紮結成,僅有一兩個為白色,黑色,透明淺藍及銅黃色,綁帶為麻製。頸珠殘缺,脫落甚多。
額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由紅絨布,藍布互為表裏縫製成,有額帶成絮狀,二緣帶裱藍邊。銀白、金黃、白、綠、藍、黃、紫、紅花等色珠串縫成菱形。其空檔處,上下二緣縫鈕扣。上緣鈕扣下縫十九個直徑1.3cm的銅製扁平圓,及一直徑1.1cm鏤花果圖案扁平圓。1.3cm為徑的扁平圓於橫走平行線條上鏤有「囍」字。
耳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銅製,幾乎呈封口不規則圓形。正面鏤透孔曲折紋及透孔花,並紮一色珠環。一端鑲捲蠶紋銅片,另端銲一銅絲製耳鉤與立體多層菊花,花口為一透明珠。
頸珠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有九條珠串,二端結在一起,骨製,化學製橫條構成,有二綁帶。珠串大致是許多同色的排在一起,有黑、白、藍、粉紅等色相間,間有少許雜色及黃、紅、棕色珠子。
頁面
地點
- 臺灣 (106) Apply 臺灣 filter
- 花蓮縣 (98)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高雄市 (87) Apply 高雄市 filter
- 南投縣 (83) Apply 南投縣 filter
- 桃源區 (83) Apply 桃源區 filter
- 信義鄉 (63) Apply 信義鄉 filter
- 卓溪鄉 (50)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萬榮鄉 (48)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台東縣 (25) Apply 台東縣 filter
- 海端鄉 (21) Apply 海端鄉 filter
- 仁愛鄉 (20) Apply 仁愛鄉 filter
- 延平鄉 (4) Apply 延平鄉 filter
- 台南市 (2) Apply 台南市 filter
- 白河區 (2) Apply 白河區 filter
- 那瑪夏區 (2) Apply 那瑪夏區 filter
- 鼓山區 (2) Apply 鼓山區 filter
典藏者
-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208) Apply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filter
-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7) Apply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filter
- 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 (44) Apply Lafayette Digital Repository filter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2) Apply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filter
-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8) Apply 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 filter
- 中央研究院 (7) Apply 中央研究院 filter
- 全東明 (6) Apply 全東明 filter
- 李文廣 (6) Apply 李文廣 filter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3) Apply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filter
-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3) Apply 臺南市原住民文物館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filter
- 李筱峰 (1) Apply 李筱峰 filter
-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1) Apply 臺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 filter
-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1) Apply 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filter
授權
-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230) Apply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filter
- 著作權利所有 (198) Apply 著作權利所有 filter
- 拉法葉學院數位資料使用指南 (44) Apply 拉法葉學院數位資料使用指南 filter
- 著作權利所有-可用於本站提供的服務 (16) Apply 著作權利所有-可用於本站提供的服務 filter
-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11) Apply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filter
- 公眾領域標章(Public Domain Mark) (7) Apply 公眾領域標章(Public Domain Mark) filter
-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1) Apply 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fil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