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鹽—羅氏鹽膚木

山上的鹽—羅氏鹽膚木

羅氏鹽膚木成熟的果實
羅氏鹽膚木可入菜應用
布農族
飲食文化
崙山部落|花蓮縣
探索645筆資料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c437d026789223fe36dbf30a8c7b5f03" target="_blank">童謠︰吃果子</a>
童謠︰吃果子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丹社布農族傳統詞曲 此首童謠是在馬遠鄉丹社群的布農族演唱的傳統歌謠,歌詞無特殊意義。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07c42f377e5733f0e17797f4f6ebe20" target="_blank">嗨依有呀安</a>
嗨依有呀安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1bcea13c6a3a6405717680b90d00653" target="_blank">回宜蘭</a>
回宜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回宜蘭(tmanan sa giran),是花蓮新社噶瑪蘭人在民國75年第一次回原居地(宜蘭)時,每個人內心興奮之情難於形容,於是在78年第二次回故鄉(宜蘭)參加慶祝活動時,潘金榮就以平日族人常唱的一首阿美族民歌,將原來的阿美族語歌詞改成噶瑪蘭語。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1f2224663d6c443c7ff0ab2fbafb8e2" target="_blank">蕭而化在花蓮之留影</a>
蕭而化在花蓮之留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蕭而化在花蓮天祥留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262e4aef24413a8df7754a6c8a6cc0f" target="_blank">餵牛歌</a>
餵牛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本曲描述放牛的老人身上攜帶著隨身袋,隨身袋裡有許多必備的東西,可以解除老人工作的勞苦,以及生活所用。歌詞簡單但非常有趣,在撒奇萊雅族的部落裡流傳得很廣,包括磯崎、撒固兒等地,也都傳唱。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ad8ded28a59e1e52c7b3e1862e705b5" target="_blank">上山工作</a>
上山工作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aeaed696f1ff909a65f7b240da8c84c" target="_blank">阿美族長老許金木歌唱</a>
阿美族長老許金木歌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1985年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收穫祭歌舞。長老許金木先生的招牌歌,年紀雖大但聲音仍很高亢,這是有好幾首原住民音樂連在一起。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b27402002f06e0f2d75314f2367b8d2" target="_blank">豐濱阿美族歌謠</a>
豐濱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阿美族的歌謠。呂炳川在《台灣土著族音樂》唱片專輯當中也收錄了這首歌,他對這首歌的說明如下:「這首歌是以二聲同度卡農唱法來唱的,為珍貴且罕見的例子。是在丈夫或孩子等親人亡故時,一邊工作一邊唱的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be610ec79d1ceb3a2ecc38c8435b37a"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76)</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76)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大港口Lano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女性領唱,第一段是以領唱七拍答唱三拍為主的樂句,有時領唱會拖至八拍,答唱拖至四拍,第二段樂句同為領唱七拍答唱三拍的模式。花蓮市區北部的阿美族群一直延伸到中部海岸阿美族都有這樣的歌曲,可見東海岸阿北族和北部阿美族之間有互動關係存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c53c2549aa2fa1e30ffe6719e3b69e7" target="_blank">兒歌</a>
兒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cc4a69e8a0ba9cf2394a3975311fc20" target="_blank">廖年賦與戴粹倫團長攝於花蓮太魯閣</a>
廖年賦與戴粹倫團長攝於花蓮太魯閣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左一廖年賦、右二陳盧寧、右三戴粹倫、右四戴粹倫夫人。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d28e0e7e932dc38d55d7e977fde953b"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2)</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12)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由年輕人領唱,腰和腳上都綁著鈴,跺腳時會發出鈴響。由兩段旋律構成,第一段領唱的有七拍、答唱四拍,可重複;第二段領唱的有七拍、答唱三拍,可重複。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d5568c3142b597f958e3079b423c845" target="_blank">馬蘭姑娘</a>
馬蘭姑娘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d93963c42fca246a651bafb30306e95" target="_blank">數數歌</a>
數數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些數字唸法是古老數字唸法,目前已經很少人用此數字來唸,幾乎失傳。族人用兒歌編成數字歌教導孩子數數,有寓教娛樂的功效,可見祖先早有科學的數字教學法。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0ff5d80b512e1da45b4b0556c17d9b9b" target="_blank">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8)</a>
阿美族豐年祭歌舞(18之18)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的阿美族豐年祭歌舞表演影片,這首是年輕總管階級領唱並以多人合唱為主,由此方式可以看出阿美族豐年祭的祭歌演唱困難度很高,即使是到了年輕總管階級還是會以合唱的方式來呈現,在歌唱高興的時候相同的動作有時候會用跳耀式的方式來呈現,此曲是青年階級最喜歡的一首歌,而藉著唱這首歌來回一當時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092d2c041bb3ce0301adff9709c6179" target="_blank">歡樂歌</a>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0c4b5b07c6200515076d98850aafc42"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在錄音的開始中斷五至六秒,男性合唱加上舞蹈,聯唱的方式,其中穿插領導者指揮的聲音,高低音的合聲由團體中傳出。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3969638eeff1398294332e95f80f69" target="_blank">暗戀歌</a>
暗戀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4f3dae0d6797fa03b5cea504cbe335" target="_blank">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a>
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花蓮縣吉安鄉南昌村阿美族的歌謠,由一位男性長老獨唱,而且還有兀自進行的輕微鼓聲伴奏,顯得有點怪異和特別。長老的歌聲非常具有傳統的特色,但是這種獨唱的現象,若以阿美族音樂文化的特質來詮釋,則應該是他自己重複的唱了一次答唱的樂句。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51635e26ee8d82b284e3bdaf1f2018" target="_blank">豐收歌</a>
豐收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6f5bd107372a53b3e18302b2c78806"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9)</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39)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的現場錄音。此曲由兩段樂句所組成,第一段領唱六拍,答唱四拍。第二段領唱兩拍,答唱兩拍,舞步則以四拍為一單位來循環進行。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1cd9b352f17d6f20a5356cca797f356" target="_blank">新港</a>
新港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阿美族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20257c6e6d34e45e2985a1cb380915d" target="_blank">歡樂歌</a>
歡樂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泰雅族太魯閣群傳統詞曲
<a href="http://tmi.openmuseum.tw/muse/digi_object/1243485d70e705eda3f699fc58a5397b" target="_blank">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3)</a>
一九八五年度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118之103)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阿美族豐年祭歌舞現場錄音。只呈現一個樂句,一般來講豐年祭之歌會有兩個以上的樂句,縱使只有一個樂句也會以不同的旋律反覆歌唱,這個旋律領唱的有五拍、答唱六拍,不斷的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