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鹽—羅氏鹽膚木
探索197筆資料
明德部落 布農族祈禱小米豐收歌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首歌是信義鄉明德部落的祈禱小米豐收歌,布農族語稱為「pasibutbut」,是從前族人祈求小米及作物能茁長而豐收的一首歌。這首歌有很特殊的合音唱法,這種多音性現象在世界上獨一無二,是布農族重要的一項文化資產。
母雞和公雞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仁愛鄉傳統詞曲
這是一首仁愛鄉卓社群兒童所唱的童謠。歌詞是寓言式的童話,敘述媽媽叫小孩去提水,結果小孩發現水潭被母雞弄濁了,他好生懊惱。但在一旁的公雞卻告訴小孩,不要擔心,說著說著一躍而下。說也奇怪,潭水頓然清澈無比,小孩好高興把這現象告訴媽媽,媽媽卻冷冷地回答希望年年都如此。
誇功宴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在梅蘭村的誇功宴(Malastapan)當中,我們看到了征帥一一地請每一位勇士,來敘述各人的功績,而他自己卻省略不提,這也是誇功宴(Malastapan)當中相當奇特的現象之一。
公雞鬥老鷹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台東縣海端鄉傳統詞曲
這也是一首單旋律的兒歌,歌詞在敘述一隻公雞為了保護母雞和小雞,免於遭受老鷹迫害,不惜拼命與老鷹纏鬥,最後把老鷹打敗了。目前在台東縣境內的郡社群和仁愛鄉的卓社群都知道這首兒歌。
孤兒怨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南投縣信義鄉傳統詞曲
這是南投巒社群人所唱的童謠。歌詞的內容在敘述一位被遺棄的孤兒,名叫alang,綽號叫「很會抽煙的蚱蜢」。他寄居在親戚家中,但是長輩們平時不讓他吃飯,只讓他吃lili(一種野菜,味甚苦)、喝芋頭莖湯而已。這位孤兒的玩伴,因此唱出了他的心聲,令人聞之鼻酸。
月桃葉吹奏-仿羌聲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布農族傳統詞曲
這種以月桃葉做成的樂器,在過去的布農族獵場上,是一種用來誘騙動物的樂器。靠著吹奏月桃葉片而發出的聲音,讓動物以為是同類呼喚,於是趨前相會,哪知這是布農族獵人的獵術之一。這首錄音是以月桃葉的吹奏,來模仿山羌的叫聲,從錄音當中,我們真的很難分辨其中的真偽。
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歌謠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這是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布農族的一首出獵歌,郡社群(Bubukuen)布農族語稱為「pislahi」,巒社群則稱為「pislai」,是布農族上山狩獵之前所唱的祭歌,用以占卜狩獵可能獵獲的成績。
頁面
地點
- 高雄市 (68) Apply 高雄市 filter
- 桃源區 (65) Apply 桃源區 filter
- 南投縣 (60) Apply 南投縣 filter
- 信義鄉 (40) Apply 信義鄉 filter
- 花蓮縣 (36) Apply 花蓮縣 filter
- 萬榮鄉 (31) Apply 萬榮鄉 filter
- 台東縣 (25) Apply 台東縣 filter
- 海端鄉 (21) Apply 海端鄉 filter
- 仁愛鄉 (20) Apply 仁愛鄉 filter
- 卓溪鄉 (5) Apply 卓溪鄉 filter
- 延平鄉 (4) Apply 延平鄉 filter
- 鼓山區 (2) Apply 鼓山區 filter
- 那瑪夏區 (1) Apply 那瑪夏區 filter
族群
典藏者
- (-) Remove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 filter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音樂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