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飯
探索661筆資料
柳葉形簇箭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此箭與弓合稱Pana'。
竹弓用Fitonay(刺竹)中段製作,劈削成形再烤乾。弦以麻繩為首選,也有用Rorang(構樹)樹皮。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本藏品名稱、族語名稱及藏品描述為《心繫Fata’an》共作展之展出內容。
佩袋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全袋以本色斜紋製成。正面分成四段。最外兩端為斜紋布,中間兩端的外緣有黃綠二色的絨線穗子。中間兩段,以黑色為底黃花紋,一段有等距離的四條紅條。袋的兩端有紅色的鑲邊(凌曼立1962:121,123)。
男用綁褲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褲腳緄以白邊,並有四道貼布為飾,藍白相間,白條上貼有連續菱形黑布。距褲腳底27.0cm處,二邊各釘一布條。褲上有幾處破損(凌曼立1962:119)。
長方貝塊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白色長方形貝片共有12塊。各貝條長4.2cm、寬1.2cm。項飾兩端有小黑珠的圈扣,另一端為實心鈴之紐。
籐帽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藏品為半球形的帽子,簡單合縫螺旋編法籐帽。無帽沿。在左右二邊底有下顎帶。
樹皮衣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年輕男子入山砍Rorang(構樹)後剝取樹皮,由老年人接續敲打加工,成品多是男性穿著。民族所研究人員調查時,樹皮布的製作文化已逐漸失傳,當時由Unak Tafong(何有柯)示範回憶中的做法,製作所需的石刀與槌。備註:2022年《心繫Fata’an》共作展展件。
脫頭標槍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槍頭有四倒鉤,幹為竹製,共六節,有四竹皮人字形編之箍。槍頭與幹以39.0cm長之麻繩連接。
貝珠項飾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項飾為九塊長方形貝與並排的貝珠串成五條,貝珠相隔成九段。全長85.5cm貝寬2.8cm貝長1.4cm在第六段的串成小珠條,五條末並排,無規則的相交一起第七段中間二條相交。貝珠中有一些是黑色,方貝塊面光滑,反面中間有一橢圓凹陷。
五片流蘇裙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五片流蘇裙為紅、白色長布條各二條,青色布條一條,五條上半段相縫綴成一塊,每塊布下端縫綴各式花邊及彩帶,末端有12.0cm長之絨線流蘇。
套袖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57
全套袖以本色番布製成。雙層,未經剪裁,中間開口,長53.0cm。袖口及肩部都有紅色麻製鑲邊,鑲邊有黑色條狀花紋與紅色麻線相間排列。
長木臼
中研院民族所博物館 Museum of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1960
一套三件,包含長木臼一件(20599)及木杵兩件(20600、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