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aria italica

Setaria italica

小米開花
紅藜與小米共耕
小米抽穗時期,族人自製趕鳥器與小鳥長期抗戰
小米
小米
小米
Species 種
植物界 Plantae » 綠色植物亞界 Viridiplantae » 鏈型植物次界 Streptophyta » 有胚植物超門 Embryophyta » 維管束植物門 Tracheophyta » 種子植物亞門 Spermatophytina » 被子植物超綱 Angiospermae » 木蘭植物綱 Magnoliopsida » 木蘭植物亞綱 Magnoliidae » 百合超目 Lilianae » 禾本目 Poales » 禾本科 Poaceae » 狗尾草屬 Setaria
狗尾草屬 Setaria
植物界 Plantae
綠色植物亞界 Viridiplantae
鏈型植物次界 Streptophyta
有胚植物超門 Embryophyta
維管束植物門 Tracheophyta
種子植物亞門 Spermatophytina
被子植物超綱 Angiospermae
木蘭植物綱 Magnoliopsida
木蘭植物亞綱 Magnoliidae
百合超目 Lilianae
禾本目 Poales
禾本科 Poaceae
狗尾草屬 Setaria
飲食文化:賽德克小米搖搖粥
賽德克族
山里部落|花蓮縣

用途描述

龍葵在賽德克族的食用方式,除了煮湯之外,經典的吃法,就是跟小米一起煮成小米搖搖粥。 選用糯性小米,要用柴火熬煮。煮的時候需要用木鏟不停攪拌避免黏鍋,待小米煮熟呈現濃稠狀,這時便可以加入新鮮龍葵一同熬煮,但仍要不斷地攪拌,長輩說要煮的整鍋黏稠,最好還要有點鍋巴,吃的時候搭配鹹魚,就是最傳統美味的賽德克小米搖搖粥,長輩一邊說著一邊分享以往煮食的美好記憶。還說以前家人一起圍著吃小米粥,每個人用手沿著鍋邊抓起一把的小米粥,黏稠的小米粥通常以熬煮像糕點般,只能吃最靠近自己前面的,不能跨到旁邊的範圍,這也是吃小米粥的重要禮儀。 小米搖搖粥的製作方式如下: 1. 小米用柴火煮開並撈除浮末,期間需以鍋鏟不時攪拌避免黏鍋。 2. 待小米已經煮的軟糯,整鍋呈現黏稠狀,此時再加入龍葵。 3. 加入龍葵後,仍需要不時攪拌,最好能煮出鍋巴。 4. 以往吃小米粥最佳搭配是鹹魚,圖片中搭配秋刀魚也很美味。
水煮
民俗(動)植物:小米
butsen[全株]
魯凱族
多納部落|高雄市

用途描述

食用
祭儀節慶:黑米祭
Tapakadrawane
魯凱族
多納部落|高雄市

用途描述

魯凱族過去以黑米(外殼黑色的糯米)為主糧,傳說黑米是神明由深潭中帶來的稻米,因此每年收成時都會舉行黑米祭謝神,並有尋根活動,帶族人重回黑米發源地。多納居民所種植的黑米有兩類:一為稻米種,另一為小米種。
歲時祭儀
飲食文化:小米粽
Cinavu
魯凱族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縣

用途描述

在以前小米是不能隨便拿出來吃的,因為祭典和結婚喜慶都要使用小米,小米絕不能缺席,怕要用的時候沒有小米,所以會很珍惜重視的使用,小米對魯凱族來說是尊貴的食物,如果有重要的貴賓或是家人從遠地來訪與回家,父母親就會煮Cinavu(吉拿富)來表達他們對孩子的心意,以及用崇敬的食物招待來訪貴賓。通常是包成長方形,但隨著族群、地域的不同,形狀和用料都有些微差異。
蒸煮
祭儀節慶:小米入倉儀式
Sekete
魯凱族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縣

用途描述

入倉儀式前不可隨意把小米帶進部落,會先放在部落外圍 (lalawa),直至執行祭儀時才可帶進來。老人家會告誡小孩,若在祭儀前偷吃的話,臉會歪掉。在小米入倉前,家族長老祈求神靈保護小米存放順利,家族永不挨餓。 儲存於祖靈屋的小米會分成兩個部分,保種以及公糧(swalo)。以前族人會把收穫作物奉獻給頭目家族,當部落碰到天災缺糧時,頭目家族會開倉分享小米給需要的族人種植。

小米→部落主要作物,祖靈屋內當裝飾用。

檳榔→祭儀用,供品,當作與祖靈之連結。

竹子→竹子削成竹杯,祭儀斟酒用,杯內裝小米酒,並由頭目告知祖靈此次進入祖靈屋之目的。

百合→裝飾用。

歲時祭儀
人物訪談:部落前婦女會長蘇秀麗
Tavaray
魯凱族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縣

用途描述

訪談內容:傳統農耕智慧與生態知識。 以前萊豆的儲存方式就是,乾燥以後就放在寶特瓶裡,同時作為保種,每年取出種植。有時會放菸草或蒜頭防蟲。
祭儀節慶:小米收穫祭
kalalisiya
魯凱族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縣

用途描述

於小米收穫後,入倉儀式結束後辦理,主要感謝小米今年度的豐收及祈求祖靈保佑,為達魯瑪克部落重要祭典,其中同時結合鞦韆祭辦理。
歲時祭儀
民俗(動)植物:小米
Becenge[全株]
魯凱族
達魯瑪克部落|臺東縣

用途描述

小米為部落傳統重要作物,小米歲時祭儀同時也是達魯瑪克部落重要文化傳承媒介,現包含除草祭、收穫祭、嘗新祭等。
用途屬性:播種
季節:春季
月份:一月/二月
備註:一年一作
食用 祭祀
農耕知識:小米種植的耆老智慧
撒奇萊雅族
撒固兒部落|花蓮縣

用途描述

當小米春耕的季節來臨,耆老開始提醒要撒種了。每一個環節都不能著急,鋤草、趕鳥、到收成掛在屋樑下,依照小米生長一步步完成。 第一年收成僅一小把,看著收成不多的小米,耆老仍然欣喜並督促著「失敗了,表示這個種子不適應。這次收成不好沒關係,會活下來的就表示它是適應了這塊土地的種子,要繼續把它種下去。明年就會慢慢越來越多,和土地的感情也會越來越好。 第二年夏季準備收成時,天氣轉為一日晴天一日大雨,對於已經結穗的小米是很大的考驗,小米被風雨吹到倒了!經歷夏日氣候不穩定,初秋看見了在風雨中挺直的小米,像耆老所說的,小米站起來了,成為適應這塊土地強壯的種子。 原來以為失去了在Sakul土地上的小米種原,種植小米知識就跟著遺失了。但是在耆老的殷切叮嚀下,動手開始耕作,土地也跟著回應。跟著耆老一步步工作,種植的知識未曾消失。
民俗(動)植物:小米
habay[全株]
撒奇萊雅族
撒固兒部落|花蓮縣

用途描述

「孩子啊!你的小米要種了喔」、「孩子阿!小米要鋤草了喔」、「孩子阿!小米要每一年每一年種下去喔,收成的小米就掛在屋樑下喔」!小米是這樣一聲聲在耆老的期盼下,種回撒固兒部落。 在部落已經找不到自己留種的小米了。但是種植小米的知識還在耆老的記憶中,於是族人開始找尋最接近老人家口中形容的小米,回到部落來種植。
用途屬性:生產
季節:夏季
食用 祭祀
民俗(動)植物:小米
mdouq[全株] maduh[全株]
布農族
清水部落|花蓮縣

用途描述

早期在布農族的傳統飲食中,小米是主食,更是日常生存維持命脈的食物。萬物有靈的布農族,相信小米是具有靈性的,在小米生長的各個階段,發展出一系列繁複而費時的祭祀儀式。儀式中也隱含著深厚文化的脈絡,甚至布農人傳統的年月觀念是依著小米的成長而劃分的。
食用 祭祀
民俗(動)植物:小米
Maduh[全株]
布農族
加和部落|臺東縣

用途描述

小米為部落傳統主食作物,日常食用時會煮小米飯,混摻臺灣藜、油芒等副食作物食用。同時也是布農族傳統祭儀重要作物,依據小米生長周期有對應之歲時祭儀。
用途屬性:播種
季節:夏季/冬季
月份:一月/二月/七月/八月/十二月
備註:一年兩作
食用 祭祀
祭儀節慶:射耳祭
Manahtangia
布農族
加和部落|臺東縣

用途描述

又稱打耳祭、布農族唯一全部落性的祭典,以射鹿或山羌等動物耳朵,來象徵來年狩獵的豐碩,也祈求農作物的豐收,射耳祭只限男子參加。
歲時祭儀
人物訪談:胡榮茂
DaHu
布農族
巴喜告部落|臺東縣

用途描述

訪談主題:1.傳統農耕智慧與生態知識。 2.傳統飲食文化。 3.歲時祭儀文化。 4.植物應用。

伍孝康:其實這樣我們可以聽得出來,Dahu這一個是非常的熟悉,也願意分享;剛剛提到的那些作物,在種植期間它有沒有一 些禁忌?!像有的時候不能放屁或者是說不能打嗝之類的,那或者有些特殊的儀式?!應該是怎麼去處理,這些可以分享嗎?


DaHu:基本上其他的作物都還好,唯獨小米就是非常多的禁忌,因為小米在布農族來說,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植物,也是一個作物,那布農族整個歲時祭儀,其實是跟著小米來去進行,所以嚴格這樣子,它就是對布農族來說,是非常神聖的一個作物,所以三不五時都會為小米進行不同的、時節的一種所謂的祭儀,從開墾…開墾是為了小米而開墾的,那立白是為了小米而祭,這個立白祭是跟月亮立下那個約定,因為我們的小米種植是月亮所教導我們的,所以我們就會在這個祭儀前,我們先跟月亮立下那個約定,這個約定能不能成,就是…你剛剛講到的會不會犯禁忌,所以這個過程裡面我們犯禁忌,就表示這個土地不適合我們去用,那可能明年、後年再來去跟月亮立這個約這樣,所以一開始從這個立白、未來小米的預定地…
 

民俗(動)植物:小米
Maduh[全株]
布農族
巴喜告部落|臺東縣

用途描述

小米對布農族來說,是非常神聖的一個作物,主要依循小米不同生育時節進行各項傳統祭儀,如開墾祭、立白祭等。
用途屬性:播種
季節:春季
月份:二月/三月/四月
備註:一年一作
食用 祭祀
民俗(動)植物:小米
Masu[全株]
太魯閣族
玻士岸部落|花蓮縣

用途描述

用虔誠的心照顧小米的太魯閣族人yaya曾說: 「我們做每件事都有他的價值,照顧土地照顧植物,就會得到恩賜」。同樣在種植小米時布農族的田國政也說:「小米很敏感,長到一定高度,才能施肥,時間沒有到做,他會停止生長」。 小米太魯閣語為masu小米是許多原住民重要的傳統作物,在神話、歌謠、甚至是祭儀都有著神聖的地位。
食用 祭祀